「不同的宗教只是名稱不同,我們有共同的道理,就是要教人人如法如規,不管是天主、基督、阿拉或是佛教,我們應該要同樣地尊敬。」
三月十六日,證嚴上人收到安琪拉修女越洋傳來的影像留言後,向來訪的臺灣大學柯承恩教授,有感而發地說:「我跟修女,我們雖然宗教不同,可是心理卻很投合,宗教者的情操很不一樣,所以不知覺中,總是有那樣地心靈交流。」

上人與安琪拉修女,一位是佛教的比丘尼,一位是天主教的修女,因為對信仰的虔誠,都選擇了把一生奉獻給自己的宗教。兩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因為信仰的關係,悲天憫人的胸懷,卻讓她們彼此間心靈相契。
上人書桌的玻璃墊下,一直放著一張照片——那是一九九三年九月廿二日,安琪拉修女來訪時,上人為她別上慈濟紀念徽章的畫面,記錄著上人與安琪拉修女的情誼。

上人憶及這一生,自己從未曾主動地去牽起誰的手,但是卻很自然地就牽起了安琪拉修女的手。兩位聖者,雖然宗教信仰不同,跨越地球兩端卻沒有隔闔,因為能流傳下來的宗教,不論是天主、基督、回教或佛教,都是正信的宗教,不分彼此,都是在引導人類的正確信仰。
年屆一百歲的安琪拉修女,在二次大戰後便到澳洲宣教,取得博士學位後接掌瑪特醫院院長,在澳洲奉獻超過半世紀。安琪拉修女曾八次來臺拜訪上人,一九九三年,上人為修女授證為慈濟人。
瑪特醫院自一九九四年開始,訂每年七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慈濟日」;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在瑪特醫院一棟一百廿年的古蹟裡,設置「慈濟愛心室」,陳列上人法照、慈濟歷史、佛陀問病圖……等,而這棟古蹟已獲國家保護,牆壁上陳列著慈濟卅多年付出的足跡,永不拆除,所有訪客,都會在這裡見證並認識慈濟這個團體。
二〇二三年,瑪特醫院新開幕的、全澳最完善的「憂鬱症媽媽心理健康中心」的感謝牆及病房,處處都看得到慈濟人認養捐助的足跡、芳名。
不分宗教,匯聚人人心中的大愛。上人與天主教的安琪拉修女,兩位宗教家在地球的兩端,各自為服務人群奉獻了一生,跨越國界與宗教,牽起彼此卅五年的情誼,傳遞大愛精神在人間,也指引人們景仰追隨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