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慈善
  • 報導地點: 亞洲

鳳凰颱風重創菲律賓奧羅拉省丁加蘭鎮(Dingalan),大量臨海房屋遭海石與泥沙吞噬。慈濟菲律賓分會於災後一週內迅速動員44位志工與工作人員,針對11個重災村落、共622戶受災家庭,展開大規模緊急援助。

 

菲律賓志工抵達奧羅拉省丁加蘭鎮。鳳凰颱風侵襲時,海上的砂石卷上岸,很多房子瞬間被吞沒而失去家園。(攝影:洪金礦)

 

此次發放,慈濟為每戶家庭帶去25公斤大米、毛毯、席子、水桶、餐具、拖鞋等基本生活物資;同時,依據房屋全毀或半毀的受損情況,分別發放25,000至35,000菲幣(折合約合新臺幣13,000至18,000元)的「祝福金」,以實際行動支持災民重建家園。

 

村民們感動地說:「當我們絕望的時候,看到這群身穿『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人,就覺得有了希望。」

 

一個背包的約定:三年兩度受災,不變的守護

 

琳達母子背著三年前的慈濟環保袋領物資,感恩慈濟兩度援助並祈願平安。(圖:菲律賓分會文宣組)

 

臨海而居的琳達.達納奧(Linda Danao)一家三代20多人,家園在這次風災中被徹底摧毀。當她的兒子哈里斯在廢墟中尋找可用之物時,意外發現一個醒目的背包。那是3年前「諾盧」風災時,慈濟發放的物資袋裡面,還完好地放著女兒的文具。看見這個熟悉的背包,哈里斯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份跨越時間的關懷,成為一家人最溫暖的慰藉。發放當天,母子倆特地背著這個背包前來,感恩慈濟三年來兩度伸出援手。天災無情,但這份不間斷的愛,是他們在絕望中前行的最大力量。

 

一份祝福金的重量:扛起一個家,重燃生活希望

 

發放的現場,志工秉承著「務實、尊重」的原則,向前來領取物資的災民虔誠合掌,彎腰致上「感恩」。(攝影:粘金霞)

 

另一位災民瑪琳.巴盧約特(Marlyn Baluyot),與丈夫及6歲的兒子一同前來。颱風掀飛了她家的屋頂,一家七口的生計僅靠丈夫每日約350披索的零工,以及她手工製作掃帚的微薄收入。領到物資與「祝福金」時,她緊緊地握著,這份援助對她而言,是修復家園、讓孩子們能安穩生活的關鍵希望。

 

「看到受助者如釋重負的表情,自己也感受到無比的喜悅。」抱持著用虔誠感恩的心,志工珍重地將每一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丁加蘭鎮鎮長奧羅拉·大愛(Aurora G Taay)也特別叮囑村民,善用這份來之不易的善款。風災的景象是大自然給予世人的警示,守護環境、敬天愛地,已是刻不容緩的全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