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與屏東縣政府首次攜手舉辦「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8月22日上午在屏東藝術館盛大舉行,內政部長劉世芳及屏東縣長周春米親臨現場,共同見證並表揚183個長年投入社會公益服務的宗教團體,感謝他們無私奉獻及善行義舉。其中,佛教慈濟功德會長期深耕臺灣社會、積極推動慈善公益、環境永續等行動,連續18年榮獲「宗教公益獎」殊榮,由慈濟靜思精舍釋德俱法師與釋德[耒英]法師為代表出席領獎,展現宗教力量在社會安定與人心淨化上傳遞正能量。
表揚大會區分「宗教公益深耕獎」與「宗教公益獎」兩大類別,以其肯定各宗教團體在長期推動社會正向發展上的努力與成果。在眾多獲獎團體中,慈濟功德會以「慈悲喜捨」為核心理念,結合宗教信仰與實際行動,持續推動人心淨化與社會祥和,彰顯宗教力量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貢獻,同時也象徵慈濟精神永續傳承與實踐。

回顧2024年慈濟在臺灣的慈悲足跡及落實公益行動——
舉辦三節合一浴佛典禮,透過浴佛祈福的儀式,凝聚眾人善念,為人間祈福,進而推動人心向善,促進社會祥和;活動遍及花蓮靜思堂、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等全臺各地,並與全球45個國家地區同步舉行,共計836場次,動員志工與會眾達35,371人次,發揮宗教團體在文化與精神層面的影響力。
在臺灣傳統習俗農曆七月期間,舉辦正信的「吉祥月」系列活動,透過「正信普度、以功代金」倡導正念、感恩、齋戒與護生理念,呼籲民眾響應環保不燒金紙,以行善積福代替傳統祭祀方式,落實環保護生與正信人文;活動遍及全球23個國家地區,共舉辦510場愛灑祈福活動,志工投入32,154人次,參與人數逾11萬9千人次。
2024年慈濟歲末祝福,以「正念勤修學與覺、精進力行菩薩道」為主題,在全臺各地社區舉辦382場歲末祝福,總計逾12萬8千多人次的慈濟志工深入社區及人群,向社會大眾積極推廣環保及蔬食理念,同時啟發人人善念、進而帶動眾人不分種族及宗教凝聚善念,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另外,慈濟在2024年也在災難應變、教育推廣與社區關懷上的各面向的實踐上,落實多項具代表性的慈善行動與社會服務。例如,0403花蓮地震發生後,慈濟志工迅速進入災區,提供熱食、福慧床具與隔屏等規劃收容空間,並持續關懷相關安置規劃,讓災民得以安身安心。7月凱米颱風重創臺灣多地,慈濟再度動員志工深入災區,提供現場關懷、熱食與物資,膚慰受災民眾情緒,協助災後家園、校園清掃及復原。
而且,慈濟也在教育推廣方面,推動「無毒有我」校園宣導活動,深入各級學校與社區,透過課程與互動方式,強化青少年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守護家庭與社會安全。而且,慈濟於全臺設立多處社區照顧據點,提供長者日常關懷與健康守護,讓高齡者在熟悉的社區中獲得穩定照護與精神支持。也在社區透過「品書會」以佛法導讀連結生命教育,協助民眾面對人生課題,提升心靈素養與內在安定。
慈濟亦持續推動「無語良師教育訓練」,無語良師大捨無求奉獻醫學教育,無償提供專業訓練機會與全臺各醫院乃至國外醫師,提升醫療專業人員技術,培育同理心,成為具利他精神的良醫,嘉惠社會大眾。2024年共計有64位無語良師奉獻身體,共舉辦8個梯次模擬醫學手術課程,參與總人數3983人次(含學員、講師、精舍師父、家屬、志工、同仁等)。
而在災難人道救援、社區關懷照顧、教育推廣與心靈建設等方面,慈濟以宗教信仰為基礎,實踐「慈悲喜捨」的精神,為社會注入穩定與希望的高度行動力與組織力更是有目共賭。

內政部自1976年起,內政部每年公開表揚在公益慈善領域表現卓越的宗教團體,迄今已連續舉辦49屆,成為全國宗教界年度的重要盛事,更是對宗教團體社會影響力的肯定。2025年以來,極端氣候頻頻為臺灣帶來災情,內政部長劉世芳呼籲宗教團體廣邀信眾參與防災士訓練,表示,「如果大家都學會如何做CPR,就能在第一時間內救助人命,提升災害防救的量能,以及將風險降至最低。」並指出,宗教團體包括慈濟基金會、長老教會,基督教芥菜種會以及內政部消防署、各縣市的消防單位都在推廣防災士,全臺已超過5.8萬人拿到防災士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