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0403花蓮地震
  • 報導地點: 花蓮

0403地震造成花蓮縣多處民宅受損、倒塌,慈濟基金會為回饋發源地,與花蓮縣府簽定合作「震後安居計畫」,在花蓮市信義國小附近,興建五層樓的「集合式住宅」。三月十八日,建築物的主體結構已經成型,中央社記者李先鳳特地前來採訪,瞭解大愛永久屋的工程現況。

 

剪力牆抗震設計 完工倒數計時

 

「目前,永久屋的規劃可容納一百四十五戶。」自動土後半年來,花蓮大愛永久屋現況隨著中央社記者參訪的腳步,正式曝光在鏡頭前。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同仁陳鉅才表示,大愛屋的主體樓層結構,一共五層,如「新加坡式建築」的設計,一樓建築外廊面積放大,採半戶外使用空間,作為停車場,二樓以上才是住戶,雖然總樓層數不高,但附設有電梯,將為鄉親打造舒適、安全、永續、便利的生活空間。

 

慈濟為回饋花蓮發源地,協助援建五層集合式住宅,慈濟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者、獨居老人(獨老或雙老)、單親家庭、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房屋所有權人,為優先入助名單。(圖:慈濟基金會)

 

結構技師在設計的時候,也考量到花蓮位處地震帶,所以使用很厚的剪力牆(抗震牆),而且採用結構技師戴雲發顧問的「一筆箍」施工方法,不但強化了施工的品質,結構安全,地震耐震度甚至比一般建築多了百分之二十五。

 

慈濟在花蓮首次為受災及弱勢者興建現代化集合式住宅,安身計畫拚盡全力,期盼早日實現。(圖:慈濟基金會)

 

「您看外圍的那幾面牆,它們全都是廿五到卌五公分不等的剪力牆。」陳鉅才告訴來參訪的李先鳳記者:「建築的主體結構大約在三月底、四月初應該會竣工,周邊預計大概四月底到五月初,我們會開始進行外牆洗石子。」

 

其實,這兩年全臺灣缺工情況嚴重,但慈濟營建處拚盡全力,期盼為鄉親打造的安身計畫早日實現。建築技師、結構技師雙重把關,竣工後的大愛永久屋,每戶均有對外採光、對外陽臺,通風採光良好,一樓部分有植栽、綠意、休閒設施,可提供住戶交流、長者聊天、小孩遊玩的空間。

 

藍天白雲常在 震災重建安身安心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照三餐來巡視,我們很高興,終於有家可以住。」受災鄉親、經營早餐店的老闆吳永和,從動土奠基典禮開始當天,就殷殷期盼。吳永和和吳聲輝是住在北濱街的受災戶,地震後,兩兄弟家人共十位分別依親與租屋。

 

家住北濱村的吳聲輝常常騎著機車路過施工地,期盼早日入住新家。(圖:慈濟基金會)

 

中繼永久屋不收租金,優先讓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身心障礙者等入住;居住期兩年,視房屋重建及修繕進度,得延長一年。待住戶搬回後,即交予花蓮縣政府作為社會住宅使用,庇護弱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