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教育
  • 報導地點: 臺灣

海洋垃圾是全世界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它們不僅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也危及人類健康與經濟。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統計,二○二三年第一季,臺灣海洋廢棄物清除量達兩千五百一十二公噸,比前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廿二,但清除的挑戰是,臺灣海岸線長度超過一千一百五十公里,若要完全仰賴人力調查並清除海洋廢棄物(海廢),既耗時又費力。

 

面對海洋垃圾危機,我們是否能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臺灣湛藍海洋聯盟(以下簡稱湛團隊)就是一支立志為大海找回最初湛藍的團隊,其使命為「以科技創造乾淨未來,智在潔淨海洋」,研發名為湛鬥機的無人機,專門移除漂浮性垃圾。

 

二○一九年,湛團隊榮獲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是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得到經費上的支持,能全心全力地測試與驗證「湛鬥機」的性能,已經開發到第三代船型的湛鬥機」,除了能有效減少人力負擔與降低工作風險,並採用5G遙控作業系統,擴大水域守備範圍。

 

第三代「湛鬥機」」,在新北市瑞芳區鼻頭漁港海面收集海漂垃圾。執行六十六小時,共收了五千一百九十四公斤的海洋漂浮物,包含著浮石及大量的塑膠碎片。(圖:慈濟基金會)

 

在賦能工作坊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在業師的陪伴協助團隊聚焦未來與資源連結,湛團隊愈發成長茁壯。二○二二年,湛團隊與陽明海運、新北市政府共同在瑞芳區鼻頭漁港,成立全臺灣第一座示範港,以遊戲化方式,把收海漂垃圾變成是教育與體驗的一環,促進在地、學校、企業與政府參與,讓每個人都能親近海洋,並反思從生活中力行減塑。

 

海廢上岸後會進行分類,瞭解垃圾種類作為環境監測數據以累積成重要的資訊。湛團隊相信面對海洋垃圾需要源頭減量,更要有效移除,雙管齊下,才能讓海洋環境邁向永續與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