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您活到一百二十歲!」藍毘尼慈濟義診所內,慈濟志工陳吉民醫師陪伴一位九十五歲的氣喘長者,接受來自加德滿都的胸腔專科莫漢醫師診治,親切地為他祝福。
無醫偏鄉貧病苦 專科義診護健康
在佛陀誕生地尼泊爾藍毘尼,文化市全市僅有兩位醫師,醫療資源嚴重不足。2022年7月,陳吉民醫師與證嚴上人連線時,上人關心:「藍毘尼可不可以舉辦義診?幫助當地村民。」這讓他想起1972年慈濟在花蓮設立的第一間義診所,十五年間嘉惠超過十四萬人次的典範,團隊遂著手啟動藍毘尼義診的設立。
2023年2月19日,慈濟基金會尼泊爾藍毘尼文化市義診所正式啟用,地點位於會所空間,設有醫護人員三名,服務慈善、教育等關懷個案,並下鄉為貧困民眾施醫。
得知當地村民少有機會由專科醫師看診,往返的交通費也是負擔,而且政府醫院只提供二十多種免費藥物,若慈濟義診發現需要照X光等進一步的檢查,就會送病患去社區醫院,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拖延到病情加重才就診。
有鑑於此,繼去年(2024年)12月12、13日兩天,慈濟藍毘尼義診所舉辦婦產科義診;今年3月3日至13日舉辦中醫義診後,3月21日、22日兩天,再舉辦胸腔科義診,這次胸腔科義診服務近九十位村民。

在衛生部服務三十一年的莫漢醫師,曾負責全國肺結核防治工作,他除了為咳嗽、胸痛病患安排X光檢查與痰液檢測外,也發現許多村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胃炎等問題,研判與當地生活環境和抽菸習慣密切相關。
莫漢醫師表示,農村設有衛生站,若遇有咳嗽等症狀,就會幫忙蒐集痰液,送至衛生所檢驗,檢驗結果有問題,就會請病患至衛生所,做進一步的治療;若罹患肺結核,療程需時六個月,擔心病患未按時吃藥,產生抗藥性,藥物會送到衛生站,請病患定時到衛生站吃藥。
「莫漢醫師從加德滿都來,一定醫術精湛。」協助醫病溝通的人醫會護理師比蒂莎(Bitisha Bhandari)說:「看到許多村民呼吸困難或胸痛,慈濟舉辦義診有助於村民恢復健康。」
陳吉民醫師肯定地表示,專科義診有助於守護村民的健康,「3月21日就發現一位疑似罹患肺結核的病患,我們叫嘟嘟車,將他送去照X光,根據經驗,研判有百分之九十的機率確診,準備送他去衛生站做進一步的檢驗與治療。」

義診應急非長策 志工用心尋配套
為守護居民健康,慈濟積極安排各科義診,下個月則會舉辦骨科義診。然而義診雖能短期幫助病患,但無法持續追蹤,陳吉民醫師指出,「像是十二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蘇納瑪媞,需要長期照護。」所幸,慈濟義診所的成立可以建立資料長期追蹤。
又想到居民一旦生病,若無力負擔醫療費用,可能被迫借高利貸或變賣田地,無疑令生活雪上加霜。
種種不捨,陳吉民醫師近日更前往一小時車程外的省會,勘查物理治療中心尋求資源,期待能為車禍、腦創傷、脊椎受傷的病患提供復健服務,減輕他們的交通與照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