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臺南市政府攜手簽訂「安居計畫」,攜手為0121楠西地震受災鄉親興建「大愛福利園區」,於今(21)日舉行動土祈福典禮。市長黃偉哲、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以及地方民代、里長皆蒞臨共襄盛舉。

「大愛福利園區」座落於楠西區台3線楠西段,原為水利署經管土地,因應地震災後安置需求,經多方協調由市府有償撥用取得,規劃建置70個低樓層集合住宅單元。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RC)構造,三層樓設計,總坪數約971.63坪,包含52間套房及18間雙人房,套房內另設4間無障礙房型。考量在地人口結構,園區一樓設置鄉親聚會大廳,提供長輩舒適交流空間,讓子女安心工作。
市長黃偉哲感謝慈濟師兄師姊,在震災發生第一時間及時投入援助,協助修繕270多戶災民家園。黃市長表示,園區興建是市府與慈濟共同努力的成果,慈濟負責建築主體,市府則負責景觀綠美化,未來完成安置任務後,將轉型為社會福利服務據點,持續關懷地方。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園區從構想到動土,感恩市府團隊與慈濟多次深入討論、共同成就今日成果。未來將持續與市府緊密合作,秉持「為苦難人付出」的精神,讓大愛遍灑這片災後復甦的土地。

都發局長林榮川指出,「大愛福利園區」的興辦,彰顯臺南市政府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協力合作,積極協助0121受災戶重建家園的決心。
楠西區公所表示,基地旁目前有水利署閒置宿舍整建的臨時住宅34棟,現有41戶103人居住,完工後入住戶數與規劃將由市府規劃決定,目前已有56戶災民表達入住意願。
楠西慈濟大愛園區設計理念與建築願景
「楠西大愛園區」不僅是居住空間的重建,更承載慈濟「以人為本、慈悲為懷」的人文關懷。整體設計理念以「簡樸、莊嚴、和敬」為核心,體現證嚴上人所教導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不僅為災民提供身心安穩的安居環境,也將成為培育人間菩薩的道場。
- 建築形式|中道之美
採用中軸對稱設計,象徵中道實相與法界平等。三層式穩重簡潔的建築結構,如同修行者持戒定慧,步步踏實。
- 外觀立面|圓融與清淨
牆面圓拱形意喻「圓滿法界」,呈現圓融無礙的佛法精神。素淨洗石材質象徵「清淨法身、無染智慧」,呼應「心淨、行淨、語淨」的生活修持。
- 環境融合|自然共生
前庭綠意盎然,成排喬木營造自然共融氛圍,展現慈濟尊重生命、慈悲護生的理念,綠色象徵希望與生機,為居民帶來平靜與安定。
- 功能規劃|法水長流
除住宅空間外,一樓設置日照中心,照顧楠西區失智失能長者,結合中繼安置與長照功能,體現「以人為本、以心為根」的建築精神。

未來,楠西大愛園區將不僅是一處安身之所,更蘊含慈濟善念與願力的福地。動土祈福儀式為土地播下希望與大愛的種子,願此園區成為災後重建的見證者,與弱勢族群安穩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