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慈善
  • 報導地點: 臺灣

2024年7月底,凱米颱風帶來致災雨量,臺南市多處低窪地區如麻豆、後壁與鹽水遭受重創,家園被洪水侵襲後,滿是傷痕。慈濟基金會在災後,迅速展開救援行動,與臺南市政府攜手為民眾恢復家園。

 

市長黃偉哲也親自與慈濟志工一起深入凱米颱風受災地區,分送安心祝福禮。黃偉哲由衷表示,慈濟提供的祝福禮內含五穀粉、乾糧及證嚴上人的祝福信,溫暖災民心靈;同時,慈濟在災難當下提供熱食,更是解決災民燃眉之急,「慈濟志工帶來的不僅是物資,更是面對困難時最大的心靈支持,他們是真正的護國神山!」

 

齊力守護鄉親 災時與平時同行

 

臺南市政府於2020年1月12日與慈濟簽訂合作共善備忘錄,以期共同促進環保生態推廣教育,建立慈善關懷及防災合作機制之目標,努力積極推動跨界合作,並打造幸福、健康、永續、充滿愛心的宜居城市。

 

其實,臺南市政府與慈濟的共善,並非簽約後才開始,而是早在多年以前就逐步展開,黃市長坦言,慈濟志工謙恭和善的態度,總能在市政推動上帶來驚喜。他以登革熱防治為例,指出公部門的人員常被拒於門外,「在入戶宣導登革熱疫情防控時,許多居民對市府人員的訪問抱有疑慮,但慈濟志工的出現,總能讓居民敞開大門,甚至敞開心門。」  

 

另外,黃市長特別提到,2013年年底,臺南市政府獨步全臺,號召各工會專業志工成立「做工行善團」幫助弱勢民眾修繕老舊破敗的房屋,使其得以安身安居,迄今已屆滿十年,修繕近三百戶家庭,慈濟志工不僅協助清掃,也負責事後關懷,與市府形成密切合作。黃偉哲肯定:「他們不僅有愛心,更展現高度的專業與行動力。」

 

慈濟與臺南市政府「做工行善團」合作,為弱勢居民打造安心家園。黃偉哲市長頒發感謝狀予慈濟基金會志工代表林俊良, 並感謝慈濟動員志工為案家整理環境 。(攝影:温寶琴)

 

推動環保教育 守護地球未來

 

在環保推廣方面,臺南市政府與慈濟也合作多年,慈濟志工不僅支援環保局,在各級學校的環保參訪時,教導學生資源分類;市府在學校推動營養午餐餐前五分鐘的宣導教育計畫中,也透過慈濟提供的多樣化素材,向學童傳遞茹素與珍惜資源的理念。  

 

「他們不僅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也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健康、更永續。」黃偉哲感謝道。

 

慈濟志工還積極參與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配合環保局深入社區宣導。「有他們在,我們的環保目標不再遙不可及,甚至能走得更遠。」黃偉哲期待未來攜手推動更多創新舉措。

 

慈濟受臺南市政府邀約,在臺南藏金閣舉辦「傘傘動人愛地球,蔬食減塑闖關」活動,現場設置七個趣味關卡,讓民眾從遊戲學習環保概念。(攝影:林根本)

 

公私跨界合作 共創宜居城市  

 

回顧多年來的合作,慈濟與臺南市政府在慈善、環保、防災等領域的攜手努力,從疫情防控到天然災害救援,再到日常的弱勢關懷與環保推廣,雙方早已形成一種無聲的默契。  

 

在合作共善的路上,黃偉哲對慈濟的未來角色充滿期待:「慈濟的軟實力不僅助力市政推動,也深深影響了臺南市民的心。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深化合作,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幸福、健康、永續的宜居城市。」

 

他感謝道,在每一次困難與挑戰中,慈濟志工都以默默行動書寫愛的篇章。「透過市府與慈濟的攜手合作,共善的理念已深植市民心中,未來,這分善的力量將持續為城市增添無限可能。」

 

新冠疫情期間,臺南市長黃偉哲率先響應慈濟發起的蔬食活動,並鼓勵市府各局處帶動「蔬食日」,用正向的心念,祝福疫情早日平息。(圖: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