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難民關懷
  • 報導地點: 波蘭

「這些課不只是為了教知識,更是要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波蘭波茲南,一群烏克蘭難民轉身成為慈濟志工,用知識與愛心為同胞點亮重生之路。波蘭慈濟志工盧卡斯的這句話,為課程下了暖心的註解。

 

俄烏戰爭爆發迄今三年了,仍煙硝不止,無情地延續傷痛;但在波茲南的慈濟教室裡,一群慈濟烏克蘭志工正默默耕耘,一筆一畫、一字一句地寫下希望的未來。

 

曾任烏克蘭赫爾松音樂劇教授的奧萊娜‧姆拉澤夫斯卡(Olena Mladzievska,中),指導難民兒童合唱與音樂戲劇,用旋律撫慰心靈,幫助孩子從戰火創傷中重新綻放笑容。(攝影:阿爾伯特)

 

緊急生活安置

 

二○二二年二月俄烏戰爭爆發,數百萬烏克蘭家庭流離失所。證嚴上人密切關注情勢,當時定居波蘭的臺灣媳婦張淑兒與先生盧卡斯,第一時間承擔起在波蘭的烏克蘭難民援助行動。

 

初期,慈濟以物資發放為主,三個月內發出逾三萬份物資。隨後發現,標準化物資難以滿足個別需求,於是轉向「慈濟物資卡」模式,與波蘭連鎖超市「小瓢蟲」合作,讓受助者自由選購所需物品,兼顧尊嚴與實用性。

 

來自臺灣、美國、土耳其、德國等十二國的志工齊聚波蘭,在五個城市同步發放超過二萬三千張購物卡,總投入金額超過新臺幣三億元。

 

英語老師奧莉薇亞 ( Olena Viktorova),說:「我以為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站上講臺。但當志工問我:『妳願意幫助別的媽媽學英文嗎?』我當下流淚答應,希望陪她們找回面對未來的勇氣。」(攝影:瑪麗安娜)

 

中長期安居安生

 

同年八月起,慈濟將援助重心轉向教育與心靈重建。課程涵蓋波蘭語、英語、數位技能、創業指導等廿多門課程。平均每週參與人次超過一千人,所有課程均由烏克蘭難民志工無償擔任教師。

 

曾是音樂劇院教授的奧萊娜透過聲樂課幫助孩子們走出戰爭陰影;律師卡特琳娜開設創業課程,協助鄉親在異鄉重新站穩腳步;四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奧克薩娜學會數位技能後,也轉身成為志工回饋社會。

 

這些烏克蘭志工教師,曾在戰火中失去一切,如今在慈濟的陪伴下,不僅重建自我價值,也成為難民社群中的支柱。他們用專業與愛心,在異鄉播下希望種子,讓彼此的心不再孤單,攜手穩步邁向未來。

 

藝術治療課老師塔季揚娜·列瓦(Tetyana Reva,後中)提供課程「創意與情感之旅」,幫助孩子與成人們通過創作適應各種挑戰。(攝影:瑪麗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