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貧困家庭面臨著生活與教育的抉擇。對許多家長而言,填飽肚子比讓孩子上學更為迫切,因此,即使到了就學年紀,許多孩子仍被留在身邊。然而,慈濟志工特別選在休耕期,透過親子共學活動,希望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讓家長意識到陪伴與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舌動在尼泊爾迦毘羅衛市的社區活動中心舉行,內容包括浴足與餵食儀式,藉以增進親子感情。還有更特別是,讓孩子們在腹部綁水球,模擬母親懷胎的過程;而且任何時候都不能拿下來,必須小心翼翼地呵護水球。

「你們只是懷胎一、兩個小時,媽媽卻是帶著你十個月。」馬來西亞慈濟教聯會老師 李玉清希望孩子們感受到:「媽媽照顧你們是很辛苦的,我們要怎樣來回報媽媽。」
由於當前正值當地的休耕期,家長們才得以騰出時間參與活動,與孩子們共同學習。活動不僅讓孩子與家長拉近了距離,也讓家長們意識到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馬來西亞慈濟教聯會老師李玉清說道:「除了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我們也希望他們明白,如果希望孩子變好,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親子互動,許多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有所改變,表示會更加重視孩子的受教權。志工也期待這股希望的力量,能夠持續在社區擴展,為當地的教育帶來更多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