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美洲
  • 報導地點: 美國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日至卅日,第六十九屆「聯合國婦女大會」在紐約舉行,慈濟基金會連續十五年受邀參加。今年慈濟團隊聚焦婦女賦權、家暴防治、信仰與性別平等及環境永續等議題,與合作夥伴共辦十場活動,向國際社會分享慈濟如何透過教育與行動改善女性生活處境。

 

「聯合國婦女大會多元信仰茶會」於慈濟紐約大愛人文中心舉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信仰與組織團體,相互分享與聆聽為婦女努力的溫馨故事。(圖:慈濟基金會)

 

慈濟在印度的戒酒專案,符合《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關於婦女健康與防止暴力的策略目標;慈濟在尼泊爾推動的縫紉培訓計畫,落實婦女脫貧、婦女教育、經濟自主等目標。至於慈濟長期投入環保與環境教育,更是符合「婦女與環境」策略目標,展現綜合性的性別平等行動。

 

三月十三日,慈濟參與「國際崇她社」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辦的「消除針對女童的暴力」論壇。慈濟基金會代表黃靜恩(Branda Ng)指出,「根據二〇二四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全球性別平等仍須一百卅四年才能實現;宗教團體、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機構應攜手合作,建立更平等的世界。」

 

技職教育改變婦女人生

 

三月十九日,慈濟舉辦「賦權與提升:透過技職教育改變女性生活」講座。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蘇祈逢分享慈濟在印度的戒酒計畫、平等教育及縫紉班,強調技能培訓如何提升婦女自信心,還透過學習手語、舞臺表演等,讓她們感受到自身價值;志工王慈惟則分享慈濟在尼泊爾推動縫紉職訓,改變「女性只能待在家裡」的傳統觀念,讓當地婦女透過學習縫紉技術獲得經濟自主,逐步改變她們的觀念和行為。

 

三月廿日,慈濟參與「婦女的行動:人道主義領域中的包容性」論壇。

聯合國難民署代表指出,全球難民人數已逾一億二千萬人,其中婦女面臨特殊挑戰。慈濟分享與馬來西亞難民署的合作,包括每月免費義診及聘用難民擔任醫療培訓師與翻譯,展現信仰組織如何透過合作改善難民婦女的生活。

 

性別平等與女性經濟自主

 

慈濟在婦女大會期間,亦參加藝術博覽會,展出尼泊爾藍毘尼婦女的縫紉與手工藝作品,並於現場進行義賣;一位曾受慈濟幫助的洛杉磯山火災民,在展場與志工相見歡,購買藍毘尼婦女的工藝品,以實際行動支持慈濟慈善計畫。此次藝術展不僅推動婦女經濟自主,也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勉勵支持。

 

慈濟秉持「一塊布、一臺縫紉車,就能改變人生」的理念,透過技職培訓與社區支持,幫助婦女獲得經濟獨立與自信,展現佛教眾生平等的理念,與各信仰組織合作,為難民婦女及兒童提供全面援助,幫助她們重建生活,成為社區復甦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聯合國婦女大會多元信仰茶會」於慈濟紐約大愛人文中心舉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信仰與組織團體,相互分享與聆聽為婦女努力的溫馨故事。(圖: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