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福造福 心富有餘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12月23日嘉義溫馨座談開示】
「大自然的法則,有春夏秋冬,現在是冬天,冬天冷是正常,我們在天地間生活,總是配合我們的四季,這是必然。」
寒流來襲,冷風刺骨,擋不住弟子見師心切。證嚴上人歲末行腳12月23日於大林慈院與雲嘉南區慈誠委員溫馨座談。感於四時變幻,提及人的一生,生死乃是自然法則,但生為何來,死又何去,然,苦短人生,如何做才不迷失?
「看師父,其實說話也很辛苦,是怎麼苦?老來,這個功能一直一直消退,那個聲音也一直變了⋯⋯」
得聞佛法思源頭 明因識果勤修行
上人創立慈濟,近一甲子以來,深入潛出闡示佛陀教法,引領弟子「入人群行菩薩道」,寫下一頁頁人生經藏,見證佛法真實在人間。
「菩薩叫做覺有情,我們要學的就是覺悟,人人就是迷糊掉了,所以無明多;佛陀來人間就是要開解我們的無明,要帶領、接引我們向一條準確的道路,這條路叫做覺悟之路。」
佛陀教導眾生因緣果報,沒有因緣果報觀的人,很容易因為欲求不滿,導致無明煩惱。
「我這輩子命運怎麼這樣?別人可以這樣,我為什麼會這樣?一比較,就會埋怨;或是為什麼我沒有,他有?不公平!所以我要爭,於是就會起爭端;有了爭端,心不平,無明就一直纏繞,所做的事情就錯誤,這叫做錯誤人生,這錯誤叫做業,造很多不應該有的業。」
「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因緣果報,因,是什麼因?在我們的過去生,已經累積很多的業,我們過去生是造好因嗎?還是結惡緣?這是在過去。現在是什麼緣來到這個人間?就是你與這對父母有因,有緣,藉著他們的因緣來人間,但是我們過去的業力,是帶福來,或是造業來,這就要看自己過去生了。」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這都不用埋怨,我們要知道過去因,是今生的緣;過去因,也是今生的果;也是現在的緣,所以造了苦因。所以過去也是有很多的因緣果報,與我們現在一樣。」
「過去不知道因緣果報的來源,我們一輩子有這個因緣,聽聞佛法,了解了;又有這個慈濟的緣,共同行菩薩道;這個緣,鋪了這條路,我們在走,這叫『做菩薩的過程』,做一項,了解一項。」
示苦菩薩現真理 見苦知福再造福
慈濟人聞聲救苦,在付出的過程中,看見受助的人示現苦難,也從別人的不足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能啟發悲心捨欲造福。
「在受助的個案中我們學到很多,『做中學,學中覺』。我們若沒有做慈濟,無法接觸個案;無法接觸個案,我們總是永遠原地踏步,在那裡埋怨,在那裡彼此互爭互鬥,業上加業。」
「走入慈濟,我們聽到道,看到路,而且有伴一起走這條路,互相勉勵,互相相伴。我要去看個案,其實我自己身體也不好;我要去看貧窮苦難,其實我的環境也沒有很好,但是我就是要去做。」
「我們就是去做,我們就會比較看看。說起身體,我比他好;講起環境,我沒有比他差;我們比他更好的是,我有一群關心,互相關心的道友法親。有法親同時走這條路,我們有伴。」
上人續以《法華經・火宅喻品》慈示。
「我們人生比如一個火宅,這個火宅就是苦,所以叫做三界如火宅。人間叫做欲界,這個欲界就是我們現在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因欲心而造業,因欲心追求造作無明,這叫做凡夫。」
「我們現在有幸遇到佛法,更加幸福,更加有福,不是有幸而已,我們又再有福。我們能走入慈濟,慈濟法親在我們身邊,我們共同勉勵,要造福人群。這樣有法、有伴、有路,叫做『菩提伴侶』。我們在這覺道上,我們有法親來陪伴,所以菩提就是覺道,伴侶那就是『我有這樣的法親,我有這樣的伴,我們共同勉勵要走這條路。』」
去貪知足常感恩 菩薩道場互陪伴
上人勉眾,人生要知分寸,要能安貧守道、知足常樂,莫要「因貪而貧」。
「我們憑著我們過去帶來善惡業力在人間,如果沒有遇到佛法,很容易受大環境薰陶,煩惱無明重重疊疊一直造業。而今,我們遇到佛法了,知道苦啊,要堪忍、勘忍!看到這個東西我很愛,忍著就過去了,久而久之貪念就沒有了。」
「虔誠認真地做人,哪怕我們的生活不是很好,不過知足心常樂。我知足了,我還是快樂,比起別人,我富有餘。因為我心沒有煩惱,我也沒有掛礙;我心不貪、我有分寸;我健康、我感恩;我的家庭平安,感恩,時時念感恩,心中有感恩,那就是富有餘。」
知足最大富,不滿足的人不懂得感恩,永遠有一缺九,無止境的追求欲望,往往造業而不自知。然而眾生共業,上人直言,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四大不調。
「眾生這樣共業,最煩惱的影響是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風,那個共業力的破壞,師父很擔心;地、水、風的力量,愈來是愈大,要怎麼樣才能夠緩和?就是要共善業;這個善業要從人心開始,要如何去累積?入群行善。人間,因為心『貧』才『貪』無窮,我們好好地用心,不要『貪』。」
「為了天下苦難飢餓人,我們要挑起米籮,給予資糧,讓他們能度過貧窮的人生,我們還要再進一步,『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要拔除掉那個貧的因,還要給他致福的種子,所以我們也要把他帶出來,一起去助人。」
人間是菩薩的訓練道場,只要有心,就有一分助人的力量。有許多慈濟濟助的個案,在志工的陪伴下,翻轉手心,改變人生。
「任何一個有辛苦、病痛,或者是心靈無明、不調和的人,這都是菩薩的責任,我們要去膚慰他、輔導他,有錢的人也要去輔導。見苦知福,你要去造福、陪伴,這就是智慧之道。學佛是要學智慧的道,要學如何去救度?有錢的人我們也要救他,讓他增長智慧,讓他除去了貪得無厭的病;貪是大病,貪是帶來來生來世的苦難,所以我們用智慧去為他去除開了這種貪這病,這就是我們學佛,行菩薩道,來人間一大事因緣。」
「人人都是菩薩,請大家要自我相信,彼此尊重,互相愛,弘法利生,祝福大家修福修慧,福慧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