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志工早會

以德傳家 揚善傳法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20241221日嘉義溫馨座談開示】

「嘉義第一顆種子王壽榮,他剛剛坐在我的身邊,其實壽榮他是慈濟第三代。第一代、第二代在臺東,他們家從阿嬤、父母開始做慈濟,阿嬤很可愛;那個時候,阿嬤已經將近八十歲,很活潑,很有善心。」

 

慈濟行願逾半世紀,近一甲子,許多資深菩薩跟著證嚴上人一路走來,已傳承二代、三代。證嚴上人歲末行腳,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廿一日與弟子溫馨座談時,欣見慈濟家庭法脈相傳,遂歡喜對眾分享雲嘉地區第一顆慈濟種子王壽榮一家的故事,期盼人人以德傳家,散播善與愛,傳善法淨化人間。

 

慈濟家庭一脈承 人間至福善傳家

 

王壽榮一家三代都是慈濟人,父親王添丁和母親黃玉女是臺東最早的慈濟委員,退休前都在教育界服務。

 

「他的父親是校長,母親是老師,在臺東是第一個慈濟家庭、第一顆種子,代替師父將慈濟鋪在臺東,鋪得滿滿都是慈濟人。尤其是王校長全心全力推動慈濟,他任職的學校在山上,天天騎著摩托車上下班;他勸募老師們來了解慈濟,老師們也很響應,而且也去邀別校的校長加入慈濟,那個時代要教育界加入慈濟,實在很不簡單。」

 

「如果有個案提出,再偏僻的地方,校長也一定親自到位。他跟黃老師,兩夫妻總是做慈濟、收會員;勸募很認真,幫助苦難人絕對不假手於人,總是走在前面。」

 

王壽榮的父母,做慈濟為善競爭;王壽榮的阿嬤也投入勸募慈濟會員。

 

「阿嬤要支持媳婦的會員增加,也要支持兒子的會員增加。要怎樣去支持?當她看到某個家庭有媳婦懷孕,就跟人家勸募,如果生男孩就是兒子的會員;生女孩就是媳婦的會員,很公平,所以這個家庭好可愛。」

 

「後來,壽榮離開臺東去念書,在嘉義定居、成家立業。阿嬤也鼓勵他:『你在那裡你要開始做慈濟;(王添丁)校長跟黃老師去他們家,牽著媳婦的手說:『妳也要做慈濟。』這個慈濟家庭就是這樣以善傳家,真的是很標準。師父常說:『人間最有福,就是以善傳家。』」

 

菩薩行跡織善網 彙編成史淨人心

 

慈濟種子一生無量,從臺東到嘉義開枝散葉。王壽榮一家的故事,是慈濟家庭的典範,也是眾多慈濟家庭的縮影。上人勉勵弟子,將慈濟家譜溫馨的故事流傳下來,教育後世。

 

「這樣的家庭故事就是我們教育的典範,若是可以記錄下來連綿流長,就是未來的歷史。昨天師父也在這裡聽到很多溫馨的故事,那些故事寫下來再拿出來講,就是歷史。歷史這樣一直一直累積編纂下來的,就是一本一本的故事。」

 

上人續言,慈濟人走過的足跡,每一步都是佛法的實踐,串聯起來就是慈濟發展的歷史軌跡,也是真正的菩薩網。

 

「慈濟人的歷史牽來牽去,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這叫法的網——佛法的網,是真正很有架構的網路,菩薩網。」

 

慈濟志業隨著人的因緣,從臺灣東部到西部,再到全球,慈善足跡遍及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然而,緣起緣滅,上人深切叮嚀,要珍惜!

 

「緣!我說過,因緣很輕。菩薩,我們要把握時間,師父來的時間,現在愈來愈少,大家要珍惜;不只是珍惜師父來的因緣,你們的會合也是要珍惜。因為你們都是好人,不只是好人;你們都是菩薩,菩薩聚會一處,那就是造福。」

 

「大家在一起不說是非,都說好話;說好話就是在傳法,就是在度人。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多啟發一顆愛心,人間就多淨化一分的,讓我們世間平安。造福就是消災難,期待我們大家用心用愛,把法用出來,用法在人間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