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證嚴上人2025年2月10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最近天下有幾個災難,熊副(熊士民副執行長)報告國際所救災;慈發處報告在臺灣我們怎麼做。真正地每天我都很感恩,因為覺得在人間是有福,來人間是有價值,人間是成佛之道。」
「諸佛皆出自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2025年2月10日慈善志業分享會中,證嚴上人聽取弟子報告近日慈濟在國際及臺灣發生的災難援助進度,甚是欣慰,慈示人間菩薩行,即是成佛之道。
「要學佛,非在人間不可,因為人間有苦有樂,有善有惡。大家用愛累積『善』,就是人間最富有;貧與富,不是在有形、有數字,最重要是在無形、無數字,那就是『心』。」
「人心,一念善起,就能轉惡為善。凡夫不知道累生累世以來在紅塵滾滾中,滾了多少生世,這一念心被汙染了;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對我們說,『人人本具有佛性』。所以,我一直都跟大家說,不要輕視自己,因為『人人可成佛』。」
時時感恩日植善念 拂去無明現佛本性
人人本具清淨的佛心本性,只是受無明染著。然而,如何拂去無明塵埃?上人表示,要常懷感恩。即從「竹筒歲月」說起。
「走入人間,一定要抱著感恩心,感恩我們共同一念心。最近師父一直要說的『五毛錢』,五、六十年前那個時代,五毛錢不算大;現在地上看到了,也懶得彎腰去撿,可是這樣的一點滴,就是慈濟的起源。每天存五毛錢,不是在五毛錢的價值,而是每天要起一念善心。」
證嚴上人於一九六六年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由卅位家庭主婦,以卅支竹筒日存五毛錢累積善款,開啟濟貧教富的慈善路。
「她們說要一個月捐十五元,我說不要,我要的是每一天五毛錢,最近我一直提起來說,就是很期待大家要重視,重視那一點滴的故事。」
人間善道成佛之路 信解行證弘法利生
「愛似湧泉,涓滴不息。」慈濟從蓽路藍縷,一路走來,近一甲子戮力前行,如今四大志業齊備,更要擔起教化眾生的使命,上人盼望弟子們在持續的付出中,莫忘回首來時路,分享法喜,留下藏經,延續法脈。
「佛陀的精神、佛陀理念,雖然過了二千多年,但都是藏在諸山道場;我常常說很可惜,高僧大德他們都是在森林中,沒有走入人間。現在我們就要啟後,承佛陀二千多年前的那個時代,把佛法成就為文字來給人間。」
「我們現在就是利用科技(雲端連線)說法,在線上已經有十八個國家,千多條線,同一個時間可以普及那麼多,那麼廣,這是弘法利生。為佛教,為眾生,我們已經有這個因緣可以身體力行,我們要把握因緣擴展到全球,雖然有時差,但不管是說話、聞法,只要有心,頂多是四秒鐘,全球都繞到了,要好好把握因緣。」
「你們所分享的,我聽了都很感動,這種的感動價值是承先啟後。在現代,我們要如何把佛法的精神落實在人間,讓人人知道人間可行菩薩道?要如何延伸下去,讓人人能理解菩薩不是泥塑,也不是木雕,而是人?只要我們發一個心,啟動了很多人,這樣長長地綿延下去;只要我們有心來做。」
「雖然娑婆世間苦難偏多,雖然人間無常苦空,但是只要心中有愛,及時行善,行善為最大樂,做好事是最歡喜的事,尤其是一大群人,同心合力,這很重要。」
「期待大家不分國度行善付出,想要菩薩普遍永恆在人間,我們就要好好地做為典範,以善傳家,大家在一起為人間鋪菩薩大道,讓它延續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