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志工早會

【證嚴上人202533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用什麼方法,可以拯救人間,什麼是人間得救法?很難。一切都是唯心造,不救心,就難救人間;要救心,談何容易?人間,宇宙之中,天地之間,有多少問題造成了人間苦難?」

 

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社會祥和,天下才能無災無難。33日慈濟慈善志業分享會中,證嚴上人聽取弟子回顧泰北扶困的慈濟歷史,以及分享現今國內外進行的慈善行動;上人感慨人間因為人心不調,充滿悲歡離合,期待慈濟人行入苦地「見證苦」,付出行動「救拔苦」之餘,莫忘回眸來時路,留史淑世。

 

「現在再聽過去的歷史,感覺這就是價值,人生啊!難得做事可留歷史,值得再回顧過去,現在拿出來再說,再去看,過去的是不是真有價值?期待我們的文史,可以流傳在代代的未來。」

 

一念不忍啟悲心 行入泰北扶困行

 

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中,雲南的國軍節節撤退,最後落腳在泰國北部邊境,流浪異鄉,處境艱難。1994129日,時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蔣孝嚴先生,來到花蓮靜思精舍會見證嚴上人,期望慈濟能伸援長年滯留在泰國北部的難民老兵,遂牽起了慈濟走入泰北扶困的因緣。

 

「看到了錄影帶,也看到了相片,也聽見了歷史。蔣先生來的時候,已經是卅年前的事了。就是這樣聽著,心裡就起了不忍之心,想到了佛陀所見的人間苦難;蔣先生來,所說的那一群國軍,在那一場的戰爭中,經歷了生離死別,離開家鄉,波波折折地,一直到了泰北的山上。」

 

「裡面有很多的故事,有生命的過程、家庭的離別等等,就這樣,一輩子住在那樣的山裡;蔣先生來,我們接到了訊息,心生不忍,就進去泰北看看,這一看啊!便連接了這個(泰北扶困)因緣,一直到現在,我們在那裡蓋了學校。」

 

為了讓身為華裔後代的泰北孩子擁有學籍,進而能落籍泰北,脫離難民身分,慈濟於海外興辦第一所學校——「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於2002427日動土啟建。從2005年招生至今,有國小、國中、高中部。

 

「看到(回顧)畫面中,老師跟老師在說話,孩子從旁邊經過,動作整齊地彎腰鞠躬,走過老師的面前,到現在他們還是如禮,所以說,『禮是最美』。他們就是這樣地用心、用愛,真誠教育,所以每一回看到他們,我就會很讚歎,感覺很美。當然老師也是很真誠地疼惜、愛護孩子,這都是在泰北,我們所做的。」

 

三十年來播善種 施愛教善成菩提

 

慈濟行善近一甲子,都是從一念不捨生慈悲心,到啟發人人善念善行,共同成就。

 

「當然,卅年前,我們慈濟的能量有多少?都是那一念心。自不量力,但是不忍心該做的事而不去做,所以都是要咬緊牙根,總是相信人人有愛。『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那時候這兩句話,就是我的力量。我相信人人有愛,還相信自己無私;只要我無私,用心呼籲,一定可以做得到。那一念心,現在回頭看,時間成就一切。」

 

「卅年前那一天,這一位泰北的貴人(蔣孝嚴),代替泰北那些老兵來提供訊息給我們;我們在那個時候也是用愛勇於承擔,那樣克難的時代,我們也把它挑起來,雖然很辛苦,不也走過來了?」

 

「現在那座山(泰北叢山),看到在那樣的山腰裡,有這一座學校,多少老師用愛如何教育孩子,廿年了,看到了孩子已經畢業,成功,在各行各業都有慈濟的孩子,有工程師,也有律師⋯⋯」

 

「總歸一句,期待慈善是很誠意地為人間苦難去付出。全球多少國家,只要當地有慈濟人,那個善就要繼續、繼續,一直一直接續下去;若是哪一個國家有災,還沒有慈濟人,我們還是要以國際觀來做慈善工作,執行長(顏博文)趕緊找因緣,用什麼方法進去?有沒有人可以接?這就是要用我們的愛的能量,往善的方向盡心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