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志工早會

【摘自證嚴上人2025年6月9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開示】

「人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涵藏著很豐富的大藏經,這不只是今生此世,是生生世世累積過來的。」

 

人人身上都有一部大藏經,而且正在影響著身邊的人,乃至於這個社會。2025年6月9日上午,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們回到靜思精舍與證嚴上人座談;是日下午,慈善志業分享時,其中,慈濟歌選溯源介紹〈老師心 菩薩心〉,令上人格外感恩教聯會老師投入教育,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付出。

 

「上午,教聯會老師群聚在眼前盤點生命,讓我感覺人人都是時日不斷地揮灑過去,內心感恩滿滿。這一群教聯會老師的付出是「淨化人心」,也是「祥和社會」,那一段時間老師們投入教育,走入了慈濟教聯會,那一分的精進,都是真誠的。」

 

「今天下午,他們唱起了〈老師心,菩薩心〉;這一首歌的歌詞——『愛之深,教之切』感覺很親。人間真正地需要這種菩薩情,父母生育讓我們趁著這一分父母因緣來到人間,再來是有這種社群的因緣——從小時候,踏入了學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再走入人間的社教,時時都在社會中;社會中的人情,無不都是互相相教,互相學習,這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把握剎那成為永恆。」

 

靜思好話播善種 校園清流育人群

 

1992年7月23日,全臺逾千位教師齊聚花蓮靜思堂,成立慈濟教師聯誼會,以推展慈濟精神、淨化校園及社會為宗旨。自成立以來,教聯會老師們積極投入,將「靜思語教學」帶入校園,每日一句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教學,不僅拉近了師生與家長的關係,也為校園注入一股愛的清流。

 

「很感恩,尤其是在那一段時間(註:9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社會上追求物質與金錢的風氣正盛,倫理、道德式微。)教聯會抱著這一分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淨化人心,要把孩子的心地照顧好,要好好地把愛的能量,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不管他是用言教或者是愛的教育,他們也真正地教育出了不少人才,現在在社會上已經都是中年人,或已經快進入中老年了,都是社會的菁英。」

 

慈濟教聯會成立在一個功利主義盛行、師道尊嚴面臨考驗的時代;凝聚了一群有心付出的老師,從自身心靈的淨化做起,進而將這股清流帶入校園;這股清流伴著學子成長,在離開校園投入各行各業後,也發揮了穩定社會的良能。

 

「當初有了這一群教育種子的撒播,在人群中,他們不分職業,不管是教育志業,或者是從商做生意營利、家庭主婦;也不管年齡是老、青、幼,每一個人有了因緣接觸到了,他們都會把握因緣再去撒播種子。」

 

廣結善緣學而教 教化眾生學而覺

 

慈濟教聯會將靜思好話帶進課堂,帶動校園「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風氣,上人慈示,好話、好事的福田,不但要勤耕,還要深耕。常常都跟大家說廣結善緣,也就是佛陀來人間說法的一大事——教菩薩法。

 

「菩薩法就是拉長情、擴大愛,有情才有愛,有長長的情,才有大大的愛。所以拉長情、擴大愛,這是我們生生世世要鋪的路。永永遠遠,長長久久,要靠我們在每一天的分秒中,都不要斷了這一個心念。期待我們把握因緣覺有情擴大愛,與人間結好緣。」

 

「其實佛陀就是要我們在人間『教菩薩法』。教,不就是老師?成為老師之前,就是學;畢業了,發心當老師,就是要教。所以這個『教』,就是要有人『學』,所以說教學、教學。」

 

「我們行菩薩道,教化眾生,教人『擴大心、立大願』,這叫做教學。教、學,學而覺也,所以我們天天要覺悟,天天要學習度人的方法,生生世世心念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