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2025年6月15日美國溫馨座談開示】
「我一直說:『行要正、心要誠。』我們的誠心、正行,就是人間最重要的,尤其是愛,愛心,就是人生的價值。人要做好人,話要說好話,身體力行,要有正確方向。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慈濟美國分會迄今走過卅六個年頭,二○二五年六月十五日,美國慈濟志工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志工分享行菩薩道的人生智慧,上人讚許志工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慈示生命有限,光陰流逝不復返,但只要創造出人生價值,剎那即是永恆。
「時間,總是在分秒中過去,我們的價值觀卻是永恆影響人間。時間,是剎那、剎那,秒秒地過去,就失落掉了,不會再回來;但若能夠創造價值,利益人間,秒秒就是天長地久。可是人生啦!生命總是有限。」
善心善念共善行 群策群力心和合
上人感慨:「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見志工投入幾十年來,從青絲變華髮,殷殷叮囑,人間菩薩招生的力道要再多用心,尤其是年輕人的帶動。
「如何來教育眾生、度化眾生?有度,但是有沒有同化來修?有修養好,有沒有教育他的心?培養人才真正不簡單;而且就算方向對準確,這優良行為,又能有多少成就?所以實在是很困難。不過能不做嗎?非做不可。這就是『非教不可、非做不可』。」
「慈濟在人間,五、六十年,近一甲子了,但是能影響社會、人間有多少呢?不過,不做也不行,總是要做。做了,好好地往好的方向來看——有啊!慈濟在臺灣,真的對臺灣有影響,影響很大。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真的是改善了很多。」
「最近教聯會(慈濟教師聯誼會)回來,我看到這些老師們,每個人都老了。不過,聽他們分享,好溫馨喔!卅幾年前,那些孩子那麼難教,雖然也是說愛的教育,但是那一支教鞭拿得很緊;接觸到了慈濟,接觸到了靜思語,就開始教「靜思語」,還成立教聯會,就是老師傳給老師。有想要推動的教育,但是欠缺那個伴——群啦!所以說,想要群策群力,必須要有伴,所以好話、好人、好行為,都是必須心要和合。」
三細境緣長六粗 利益眾生去無明
上人續言,生命會老去,但共業生生世世不斷累積;無常瞬息萬變,有益人間的事,要不斷不斷地接續去做,人間才有辦法改變。而「好」、「壞」只在一念之間。
「很多事情好與壞,都是在瞬息間,有智慧的人就能警覺,做對選擇,這是一連串的影響。警覺現在這個人在說的話,我自己說話也要小心,要有警覺;假如一不小心就響應他,好話,當然就多一個好人,好人增加力量;壞人在說話,我附和他,壞人也就多一分壞的行為。總而言之,我們要發揮智慧,時時注意跟警覺,智慧當然也須要培養。」
「人人做慈濟事、說慈濟話,而且呼應了大家做好事;好人好事,大家共同力行來做,這就是我們愛的能力、能量,大家要虔誠。」
「業力無形,人心靈一轉變,總是累積業力,也許哪一天就造成災情(業力現前),所以我們真正地要好好培養智慧之愛、無染的大愛,智慧無染的大愛。我們培養智慧要謹慎,心不要感染到壞的事情;我們修行要身體力行,還要預防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個境來,馬上生三細——貪瞋癡。這種很微細的念,在腦海中一轉,看到東西就想貪為己有;貪不到,瞋怒就在我們的心裡了。若貪求富有、自大、自我,那就是五慢了——『貪嗔癡慢疑』,這就是五大的無明。總之,我們要很用心。」
「學佛,就是要學著如何去無明、學菩薩;佛陀教育菩薩道,就是要利益眾生;去無明,利益眾生,這就是修行,修菩薩道。修,就是去無明;行,就是要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