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行腳2025年6月23日北區慈誠委員溫馨座談開示】
證嚴上人年中行腳,第一站抵達新店靜思堂,與北區慈誠委員溫馨座談,聽取資深弟子們盤點自己的生命歷程。上人讚歎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不僅是珍貴的慈濟歷史,更是踏踏實實的現代《阿含經》。
《阿含經》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紀錄。它記錄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教化弟子們如何觀察世間和身心的無常,進而斷煩惱求解脫。彷若靜思弟子秉持佛心師志,行入人間菩薩道,做中學、學中覺,度人度己。
盤點生命憶來路 微光成炬照前路
靜思語:「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正是志工在菩薩道上的生命軌跡,每一次的投入和付出,都不斷地累積生命價值。
「你們在這裡分享,師父就覺得說,這些弟子生命有價值了,幾十年了,真的做了不少利益人間的事;從第一場在臺大校園的『預約人間淨土』活動,穿一件衣服,正正方方(方形圖案:綠底黑字——預約人間淨土),就這樣開始。」
一九八〇到一九九〇年間,臺灣經濟持續狂飆,投機取利風氣瀰漫,連帶使得環境破壞相當嚴重。一九九一年,證嚴上人結合金車文教基金會,呼籲人人「預約人間淨土」,從人心、家庭到社會環境,帶動起一股省視自我心靈的風潮。
溫馨座談中,志工透過一張張照片回憶從前,盤點生命;上人稱許,志工就像小小螢火蟲,即使個己的力量極微,但群聚在一起,也能像黯黑天空裡的點點繁星,為人指引方向,安定人心。
「真的是群,像火金姑(螢火蟲)般的『群』聚,現在已經是天上的『閃亮星星』。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永遠、永遠,對的事情,真的要開步走,而且不要喊累。」
「看看《法華經》,《法華經》也是這樣做,譬喻一個導師帶一群人要走上一條正確的大路;走久了,心疲力倦了,想要停下來,這一位導師就用手比一下,『看!寶處在近了,已經靠近了寶處,你們休息一下。』再好好地為他們說法。」
「佛陀先說小乘佛法,一直到大家累了,停一下;接下來就說中乘的佛法,中乘佛法,不是只有獨善自己,還要記住如何將佛法普傳;再來,講出了他的使命。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就是要為人間說菩薩法,教菩薩道,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
寶處在近續精進 人間阿含廣宣說
上人以《法華經・化城喻品》說明,慈濟近一甲子以來,從蓽路藍縷到現在勇敢承擔起佛陀精神,以廣鋪人間菩薩道為使命,早已行入「大乘法門」。
「我們現在走的就是大乘法,不是一輛腳踏車載兩個人,也不是一部小轎車,我們是大巴士。那時候師父在蓋醫院,你們的『慈濟列車』怎麼帶?如果沒有那時候你們的『慈濟列車』,醫院蓋不起來。那個時代,你們是多辛苦啊!步步艱鉅真的很困難,你們已經做到了。」
上人直言,「寶處在近」人人更應積極為人間說菩薩法,尤其是每個人走過的路,都是見證。
「所以我們要見人說慈濟,遇人講慈濟,把握時間、因緣,分秒口口相傳;不是說空話,因為你們的人生,有很充分的歷史可說。其實你們現在說的故事,是現代的大藏經,叫做《阿含經》。」
「『阿含部(大正藏裡的第一部,是佛教小乘部經典的總稱。)』裡面就是一段一段的故事,我看過去的《阿含經》,並沒有真的腳踏實地去做;現在看你們所做,聽你們所說,感覺很充足、很飽滿。」
「所以你們現在要開始發心立願,認真說我們的故事,見人說慈濟,逢人說慈濟,不管怎麼樣,總是要讓他聽,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
「好話要常說,好字要常寫,只要有道理,我們都要把它累積起來,這就是在累積人間『阿含』的藏經,大家要用心、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