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2025年7月29日馬來西亞人醫團隊溫馨座談開示】
「人間菩薩就是為人間苦難而付出,尤其是各位從事醫療,不管是醫師或者是護理,這都是與病苦人在一起,陪伴著他們,膚慰著他們,他們有苦、有痛,你們總是充滿愛心,輕輕、溫暖地膚慰。」
馬來西亞人醫團隊於7月回到靜思精舍尋根,並於29日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分享人醫會在馬來西亞義診點滴,上人讚揚大醫王視病如親,膚慰苦痛;指出生命終有盡,短暫的生命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彼此善解、包容,用心、用愛相互陪伴,就是拔苦的「靈方妙藥」。
「每個人的生命總是短暫,人間沒有什麼靈方妙藥可以讓人長生不死。這個人有病苦,你們與他有緣,關心他、愛護他、膚慰他,他的人生路才能真正地踏穩。」
態度臉色差人意 善解包容有妙用
如何與人相處,是學問,更是功夫。「人」字的筆畫很少,但要寫得好,卻不容易,上人以寫「人」字來形容,人與人的相處互動,差分毫意義就不同。
「人(上人用手勢比出『人』字)不是這樣嗎?在我這邊看是這樣,在你們那裡是怎樣?總是這樣叫什麼?(入)有差距。這樣,是「人」;這樣是「入」,或者拉開一點,是「八」。總之,這個字,二筆畫之間一點距離,分毫的差別就是不同意義。同樣的道理,每個人的行為也是差毫釐失千里;態度、臉色一點點不一樣,在別人看來,感受到的心情就不一樣——有的看了很歡喜,有的看了很不高興,都只是因為我們的臉色、態度,差一點點而已。你覺得你讓人家看到的都差不多,但就是差強人意。」
「反之,看的人也需要多善解、多包容。尤其是慈濟人,很多不同國界的人,語言不相同,他們的人文也不相同,在人與人之間,與慈濟的因緣會合,都有共同的一念心,我們要多學習善解、包容。」
「在慈濟,需要各位多用心、用愛。用心,用的是什麼心?善解的心,包容的心。只要善解、包容,了解到語言的內涵,我們就可以接受。師父本身永遠都是自我警惕——要學,學會包容。」
「能被包容,也一定是能被善解。如何讓人家包容你?自己要先包容人家,這就是靈方妙法。我們要學習靈方妙法——包容別人、善解別人,才能時常被包容、被善解,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的、相對的。」
恆存善念在心頭 明心見性見佛法
上人進一步以慈濟慈善足跡已擴及到全球136個國家地區為例,說明一個人要成就一件事,也需要有人共同來成就。
「人要靠(倚靠)人,就像師父做慈濟,也要靠人;因為我廣結善緣,大家跟師父有緣,才會響應師父想做的事。而且我不是今生才跟大家結好緣,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跟大家結好緣;因為是自長久以來就已經結緣,才能在國際間擴得很廣闊。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離開過臺灣,可是我結的好緣,卻是在普天下。」
「我很期待各位菩薩,學師父廣結善緣,這樣的善緣不只在今生,還有來生,生生世世,這就是學佛、學法、學僧眾說法。師父是僧,我學佛陀出世間的目標;我也走入人群,因為我要了解人間的道理。也因為我很專心地學習佛法,走入人群,才有這樣的因緣會合,有善人、有善法、有好緣來相聚。」
「各位菩薩,人人可以作為接引人的好因緣,這樣的人就是菩薩,也就是人人可行菩薩道,人人都可成為『活佛在人間』。菩薩不是雕刻的像,是我們的內心永遠真正保持住那一分善的念頭。」
「佛陀對我們說:『人人本具有佛性。』佛性本來就在,只要你啟動這一念心,你現前的就是佛心,佛心就要先行菩薩道,才能明心見性;要明心見性,才能真正地看見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