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區冬令發放暨圍爐於2025年1月11日,在新北市三重靜思堂隆重登場。其中分站活動第六站「老玩童憶當年」區,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古早味玩具。志工張萬枝說:「這些玩具的靈感源自童年的回憶,利用回收的環保 材質,一一改造,融入自己的創意與變化,打造出充滿特色的玩具。」重點在強調環保教育,只見現場年輕人專注聽著志工的介紹。

老玩具的全新生命
你能想像,老玩具也能玩出新花樣嗎?
慈濟志工張萬枝與吳玉葉這對伉儷憑著一雙巧手,將環保站的資源回收物賦予全新生命,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別具特色的復古玩具。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玩過哪些玩具嗎?那種無憂無慮的樂趣,總是令人回味無窮。這次活動現場擺放了十種古早味玩具,全都是志工夫妻檔攜手創作完成的,每件玩具各自成一區,並被賦予具備慈濟精神的新名稱,別有寓意。
這十種玩具分別是:101投彈珠玩具(禪定一心一意)、地上推車响叮噹、賣糖手搖玲、雙手護地球陀螺、手拉扇(一人一善)、拋接技巧球:手眼協調、雙人手拉球(縮小自己福就來,擴大心胸送福氣)、年代牌戲數人生(考驗數學加減法)、點線面(用數學公式做的各種球)、桶箍(用廢棄打包帶製成的球與吊飾)。

童趣體驗區塊進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巧思?志工吳玉葉解釋:「我一直在福營國中擔任環保社團的講師,教導孩子們環保DIY。因此這些玩具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製作,家裡至今仍有不少存貨,大概有三、四年的時間了。」這十種玩具中,只有一款是今年剛設計的新作品—「雙手護地球陀螺」。她笑著說:「我們怎麼保護地球呢?把它打出去,看著它旋轉,你就能從中領悟答案。」
除了環保講師的豐富經驗,幾年前的「世界地球日」活動,張萬枝及吳玉葉也開始擺設DIY童玩攤位。這次三重圍爐的童玩區再次找到他們,正是這樣的因緣際會,只要是夫妻檔參與的童玩區都一定是充滿歡樂與創意。
吳玉葉負責的這一站有一個可愛的名稱—「老玩童憶當年」,夫妻倆加上其他四位志工,總共有六個志工顧站。為了方便參與者體驗,她將玩具分成階段性任務,有些人先打陀螺,有些人挑戰101投彈珠,分區塊進行,確保每人都能玩到不同的遊戲。
環保巧思改造玩具
每個玩具項目的命名都絞盡腦汁,例如雙人手拉球就是吳玉葉設計的親子互動項目,名字叫做「縮小自己福就來,擴大心胸送福氣」。遊戲中,雙人各拉一端的繩索,中間的球貼有「福氣」二字,張開雙手,福氣便送給對方;閉合雙手,福氣則回到自己,象徵愛與祝福的雙向流動。
慈濟感恩戶秀秀(化名)今年二十四歲,因為罹患小兒麻痺導致右邊手腳不方便,想不起來多久沒運動了。她開心的跟志工玩起雙人手拉球,有著無憂無慮的幸福感。她目前一人獨居被親人排擠,幸好喜憨兒慈善團體幫她找到統一超商的工作,每週工作五天,每天四小時。薪水雖微薄,但也自在。

十種玩具回味無窮
感恩戶美美(化名)是單親媽媽,今天帶著一歲半的兒子過來玩玩具。她說兒子最喜歡丟球,所以迷上了點線面的各種球,拿起來就往外丟,是溫馨的親子互動時間。因為工作忙碌,平時很少帶小孩外出,現場熱鬧氣氛也感染了母子倆的心情。

二十一歲的麗麗(化名)來自萬華區、今天跟媽媽一起過來,她不曾玩過古早味玩具。首先體驗雙人拉球,看到中間寫著「福」的球,在一拉一縮之間送給彼此,她驚訝這麼精緻的玩具都是用回收物做的,真的特別又有意義。

勳勳(化名)今年高三,和十四歲的弟弟偉偉(化名)以及妹妹、媽媽一起過來。玩環保遊戲的時候,媽媽在旁邊開心看著小孩玩,她說自己在便利商店打工收入不高,但是一家感情和樂。孩子們玩一人一扇(一人一善)時,志工機會教育告訴他們每人都有一把扇子,就能獲得清涼,就像我們每個人發揮一份愛心、社會就能更平安祥和,大家聽了都感覺很有意義。

弟弟偉偉目前就讀小學,他說在學校曾經玩過環保玩具,表示慈濟把環保教育落實在學校。兄妹玩101投彈珠本來要五個一次到底才能有獎品,因為太困難,志工破例降低標準只要三個到底就可以有獎品,全家玩得不亦樂乎。
傳遞祝福教育意涵
接受慈濟照顧的陳爸爸是聽障人士,只能用手寫溝通,他已經七十五歲了,五年前越南籍太太罹癌過世,獨自照顧三個小孩。讀高中的大兒子今天有事沒來,次子小志(化名)十二歲,和妹妹都很優秀,在校都領獎學金。兄妹在現場分別體驗一人一扇、小叮噹、打陀螺等遊戲,以前有接觸過劍玉,但是沒有看過環保創作,覺得志工很用心。

這次的環保玩具有一大特色,就是融入了「好話一句」,例如在玩101投彈珠時,志工會提醒參與者「要禪定喔!靜下心,一心一意投,就能投進去。」吳玉葉表示:「希望透過遊戲傳遞教育意涵,寓教於樂,讓參與者在歡樂中感受到年節的喜氣洋洋與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