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冬令圍爐

舊曆年將至,氣溫嚴寒降至十度,一連幾天陰天帶著陣陣寒風,寒風吹襲更覺得冷得刺骨。1月12日,太陽露臉,寒風也稍微暫停,天氣回暖,歡迎著桃園區慈濟照顧戶158戶共計380人前來八德靜思堂,參加歲末 年終的冬令發放祈福會。

「歡迎回家、歡迎回來……」志工們看見許多照顧戶攜家帶眷踏進福慧廳,親切的笑容、熱情招呼聲此起彼落。他們也回報微笑,以回娘家的心情參加冬令發放祈福會及圍爐。

 

舊曆年將至,氣溫嚴寒降至十度,一連幾天陰天帶著陣陣寒風,寒風吹襲更覺得冷得刺骨,1月12日太陽露臉,寒風也跟著稍微暫停,天氣回暖歡迎著桃園區慈濟照顧戶一百五十八戶共計三百八十人前來八德靜思堂,參加歲末年終的冬令發放祈福會。(攝影者:丘亭)



福慧廳一時鬧熱滾滾,新的一年將至,代表好的開始,希望一切都能煥然一新。福慧廳內除了報到區,還設置了義剪區、義診區、愛心竹筒區、點燈祈福區,最特別的是照福館,全家人在佛像前一起合影全家福。其中坐在輪椅上的何明嘉和太太兒女四人,由人文真善美志工按下快門,為他們留下了一張溫馨的全家福照片。

 

桃園區冬令發放圍爐結束後,志工在一樓多功能區致贈每一戶照顧戶冬令物資,祝福他們新年快樂,圖前方為八德區區長蔡豊展前來參與發放。(攝影者:丘亭)



幸福的時刻 無常來考驗

來自巴西的何明嘉長相帥氣與臺灣女孩王鈺雯在澳洲留學打工認識,進而結婚來到臺灣定居。兩人婚後有著美好的憧憬,接著生下兒子。白天何明嘉去補習班教授美語,王鈺雯在家操持家務;但美好的時刻似乎在這個家庭停留不久。

2013年何明嘉覺得身體不適,全身無力,就醫檢查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這是自體免疫性疾病,腦部、神經細胞都受到影響,何明嘉喪失行走的能力、手拿東西的握力,漸漸地雙手萎縮無力。

生活中突然間出現這麼大的考驗,他們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但生活終究要過,尤其還有一對可愛的子女,何明嘉告訴自己要堅強面對。小時候經歷爸媽離婚,對何明嘉影響很大,他不能讓孩子失去父親,於是認真學習操作輪椅,自己上下樓,甚至如常去補習班授課。他不被困境打倒,要做孩子的榜樣。

陪伴孩子玩耍是全家最快樂的時光,愛孩子的何明嘉儘管已經感到身體很疲累,仍然打起精神陪伴。當何明嘉身體又出現一些症狀,即便面臨疾病衍伸的種種問題,日子變得艱難,但王鈺雯從未因想減經照顧的負擔,而有讓何明嘉回巴西的念頭。她心裡只想著如何讓他減少一些病痛,能舒服一點,這一切只因彼此深愛。

 

1月12日桃園區冬令發放,活動在八德靜思堂進行。慈濟照顧戶一百五十八戶共計三百八十人參加。內場開場由青年團隊承擔,營造出富有人文及與過年的歡樂氣氛,再接續溫馨的冬令發放祈福會。(攝影者:丘亭)



溫暖擁抱 給予希望

疫情時何明嘉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線上教學,收入銳減,因而以信用卡借錢度日,友人知道後提報慈濟。慈濟志工石可欣開始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困境,給予及時的經濟援助,更為王鈺雯帶來心靈上的撫慰。

同為母親,石可欣過去也曾面臨家庭問題,為了孩子她忍耐了下來。因此對於王鈺雯所面臨的壓力,石可欣同理也疼惜她,因為自己沒妹妹,把王鈺雯視為妹妹般膚慰,王鈺雯有苦要傾訴時就找石可欣。

因為要增加收入,何明嘉一家人在期限內要搬離市區的家,石可欣請組隊師兄姊協助,志工們用心維護家具,辛苦地搬運大型物件,卻沒有喊累,感動到了何明嘉,發自內心向志工道感恩。

何明嘉認為這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假日可以在家陪家人,卻來此辛苦地搬重物,他向志工們道謝,志工卻反而感恩他給機會付出,這些點滴何明嘉既感動又感恩。

 

1月12日桃園冬令發放圍爐自疫情後四年再度舉辦,席開五十八桌,志工兩天前開始備料,用心煮出十道美味素食佳餚,猶如過年團聚吃團圓飯,讓照顧戶吃飽吃好。(攝影者:丘亭)



心存感恩 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如同何明嘉的見證分享,他感恩慈濟的陪伴,現在的每一天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學會專注,每天禱告,心存感恩,努力保持身心健康,樂觀堅強面對生活。他說:「你無法增加生命的日子,卻要心存感激,好好充實過好每一天。」你無法想像生活給你的考驗,他舉例說如果生活是檸檬,那就做成檸檬水,或是加點糖,讓檸檬水有甜味。

多年來像家人般陪伴何明嘉全家的慈濟志工石可欣,認為認識他們一家人是緣分。看到他們遇到瓶頸或有時心裡不舒服,就陪他們聊一聊,調整一下心情,就能很樂觀去面對解決問題。石可欣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只要遇到逆境,還是有個出口可以走過去,不管現在或未來都能正向努力生活,珍惜面對每一天。

 

1月12日桃園冬令發放,在福慧廳內除了報到區,志工還設置了義剪區、義診區、愛心竹筒區、點燈祈福區,照福館,方便照顧戶的需求,期望新的一年將至,有好的開始,都能煥然一新。(攝影者:丘亭)



見證分享受激勵 微笑面對每一天

就讀高三的戴同學和印尼籍的媽媽彭女士,及生病的弟弟一起參加冬令發放祈福會。何明嘉一家人見證分享時,他專注聆聽,也受到鼓勵。

他表示何明嘉的處境和家裡的情形很相像。弟弟出生就生病,每個月要去醫院打針花很多錢,媽媽照顧弟弟,家裡只能靠著爸爸工作維生,後來有人提報給慈濟,志工來家裡關心幫忙。

 

慈濟桃園區冬令發放因疫情四年未辦,1月12日席開五十八桌,香積志工兩天來用心備料煮食,做出十道美味又豐盛的佳餚,款待照顧戶,讓他們有吃個豐盛的團圓飯。(攝影者:丘亭)



「見證分享者生活很辛苦,因為慈濟幫助他們,讓他們慢慢站起來,把不好的事忘掉,帶著微笑過生活。」戴同學覺得這是值得他們學習的,生活還是要樂觀面對。他笑著說高三畢業後,他要簽志願役當職業軍人,有個穩定的收入,就能幫助家裡。

 

新的一年將至,換個新的髮型迎接新的一年,義剪區頓時成為會場內人氣最旺區,六位義剪志工精湛的剪髮技術,很短的時間內,為民眾整理出漂亮、俐落的造型,小朋友們剪後更是精神煥發。(攝影者:盧碧芳)



媽媽彭女士第一次參加冬令發放圍爐,看到影片中地震時,志工們很有愛心地去幫助受苦的人,感動得數次掉眼淚,這也不禁讓她想到過去最艱困的日子。

 

1月12日八德靜思堂內講經堂慈濟照顧戶共三百八十人,參加冬令發放圍爐,見證分享者何明嘉坐輪椅及家人(前左側)及彭女士一家人(前中)專注觀賞慈濟大藏經影片,彭女士數次感動落淚。(攝影者:盧碧芳)



2018年,彭女士的小兒子腸子潰瘍血便,經常送醫,每週打針一次費用要一萬多元。為了要照顧他無法上班,家裡經濟只靠先生開計程車,生活困難,還好慈濟幫助大兒子繳學費,因此很感謝慈濟這麼多年的照顧。

彭女士提到小兒子生病時心裡也很難過,但覺得還是要堅強樂觀面對生活。欣慰的是同母異父的大兒子,很懂事會體諒媽媽的辛苦,常主動照顧弟弟,而且參加慈濟的揚善青年活動,有時會去幫助人打掃環境,讓她很放心。

 

戴同學是高三學生,參加慈濟揚善青年至居家照顧戶幫忙打掃,從中體會助人的快樂,他懂事貼心,分擔媽媽的家事辛勞,幫忙照顧弟弟。(攝影者:盧碧芳)



照顧戶參加冬令發放圍爐的活動,溫暖歡樂的氣氛充滿整個會場,活動很快地來到尾聲。雖然生活的挑戰依然存在,但只要保持樂觀正向的態度,就能迎接每一天的到來。只要有需要,慈濟志工的陪伴不缺席,在人生道路上給予他們支持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