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看這是我,我的好朋友在這裡。」2025年7月5日上午九點三十分,當臺北新店靜思堂二樓感恩廳後側的大門敞開,一群早已在門外久候多時的臺北大愛幼兒園家長們,即被孩子們帶去擺放畢業紀念冊的長桌旁。
孩子們細數著畢冊裡的照片,嘴裡眼裡盡是自己滿滿的三年回憶。看著寶貝們童言童語、分享自己在幼兒園成長和學習的點滴,家長欣慰地加入討論。接著,前面螢光幕播放出畢業生的成長影片,吸引著家長的目光。大家陸續來到專屬的座位區就座,等待著畢業典禮的序幕。

年紀小志氣高 未來可期
大喜班畢業生隨著老師張毓心,到音控區整理儀容並別上一副小麥克風。這是音控「師姑師伯」的巧思,也是對畢業生們的尊重與信任,因為有了自己專屬的麥克風,孩子們可以大方與自在的在臺上展現自己,清楚介紹姓名和大聲說出自己的志向,也是此次畢業典禮的特色之一。長期在慈濟人文教育薰陶下的大愛幼兒園孩子,即使只有六歲,卻能沉穩的等待,沒有人玩弄麥克風或隨意發出聲音,很值得讚賞。
經過了幾次彩排,孩子熟練的跟著毓心老師,走到別具意義的拱門位置(智慧門和慈悲門)和自己的爸媽手牽手,等待司儀唱名後,邁開自信的腳步,走向前臺。每位畢業生皆大方的自我介紹,並說出長大後想做什麼工作貢獻社會。
像是棋鋐用清楚宏亮的聲音說自己想成為棒球選手、天真可愛的羽璿說要當老闆、聰明伶俐的艾菲要成為醫生、富有正義感的杰希想成為警察等等。小小畢業生們透過麥克風,自信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志向,年紀雖小,志氣卻很高,未來棟樑和「英豪」可期。

教育是溫柔的修行
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有五個孫子,他在繁忙的醫院工作中,也義不容辭前來祝福和鼓勵畢業生。重視教育的徐副院長認為,養兒育女是生命中最溫柔的修行。他的孫子曾就讀大愛幼兒園,一直到現在,孫子們每每在用餐前,自然而然地唱頌〈感恩歌〉,因這個習慣早已內化在他們心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愛是世上最厲害的超能力,期望父母成為孩子的光。」徐副院長藉由「園丁與木匠」為譬喻,提醒家長:「我們要像園丁澆灌植物,讓花朵自在開花,而不成為木匠,希望將對方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好的教育是父母全心的陪伴,培養孩子們有好情緒,讓他們在「感恩、尊重、愛」的環境成長。
徐副院長告訴孩子,自己在慈濟學習證嚴上人所教導的慈悲與智慧,他勉勵孩子要懂得感恩與付出,「有感恩心,一切的事物皆可圓滿、圓融。」被暱稱為「副院長阿公」的徐副,感恩在場的孩子們:「感恩孩子們在和同學吵架時,願意說對不起;感恩孩子們,全然接受老師的教導;感恩孩子們,讓父母因你們的可愛而開心。」他的殷殷叮嚀與教育真諦傳承,令在座家長和孩子受用匪淺 。

孩子敬獻感恩茶 爸媽有話要說
父母在等待孩子們敬奉「感恩茶」的奉茶儀式前,專注的看著螢幕上的表演。這是由畢業生錄製的〈感恩有你〉人文音樂劇,這齣戲劇是由張毓心老師引導十位畢業生,一起從角色、劇本內容和道具等發想和創作而成的。
毓心老師表示,大部分的內容是由孩子們決定,而道具和圖案等也大都是他們自己製作。故事內容以「感恩」為基礎,加上「同理、合作、照顧和慷慨」四個面向,結合所產出的作品,蘊含「利他」的元素。平常孩子們所學,也是以感恩、尊重、愛為主軸,難怪大家都演繹得很自然順暢。

人文音樂劇結束,孩子們依序手端瓷杯,走到父母身旁,恭敬的獻上一杯「感恩茶」。人文的教養,讓單純的小葉紅茶,不只是茶湯,而是涵蓋著孩子們對父母的孝道,且充滿「愛與情」的底蘊。孩子的懂事,也要感謝老師辛勤的教導。

感恩和感動的時光飛逝,已經來到畢業生家長致詞了。畢業生林艾菲的媽媽胡宇慧,是臺北慈濟醫院急診室醫師,她感性地訴說著孩子一路成長的感動和祝福。她以〈快樂的朋友〉這首歌曲期勉畢業生:「嘿!我們快樂的朋友,我們有天真的赤子心, 還有駱駝的耐力,更有獅子的勇猛心。信心、毅力加上勇氣,衝破難關不怕艱辛,樂觀進取承擔責任,追求理想迎向光明……」她祝福孩子們帶著信心、毅力加上勇氣,迎向小一新生活。
另外一組畢業生家長,是楊書清同學的爸媽楊漢文和張宏淑。身為慈二代的他們,非常認同慈濟的大愛理念,為了要讓從胎裡素的書清和姊姊,能有茹素的學習環境,每天不辭辛勞往返住家到新店和工作地點,幾乎要開上六十公里的距離,如此有毅力的堅持了六年。楊爸爸認為孩子們在良善的環境成長,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本身是公立幼兒園老師的楊媽媽覺得,與其讓孩子學習很多才藝,不如讓他們學習正向的品德教育,「培養同理心、利他心的人文品格,更勝於其他的能力。」

慈悲與智慧同行 勇敢迎向新旅程
靜思精舍德旭師父和德守師父,特地前來為畢業生撥穗和頒發畢業證書。德守師父提到,能在靜思堂裡的大愛幼兒園讀書,能在人文教育中學習到慈悲與智慧,懂得知足和感恩,是有福氣的孩子。他期勉畢業生,要將在大愛幼兒園學到的人文素養融入生活中,當個惜食愛物的孩子。證嚴上人說過:「行善、行孝不能等」,他提醒孩子要孝順父母,並希望幼兒園的教育,已將慈悲與愛的種子深植在他們的心中。
臺北大愛幼兒園113學年度的畢業典禮,總共有十位畢業生,但來參加的家長超過三十位,加上許多茶道、花道、農耕隊、生活、香積、音控和文真善美等志工共同來護持,使得參與典禮的人數,是畢業生的好幾倍。這也是大愛幼兒園與眾不同之處——有許多的志工用誠與愛,在呵護著小小的善種子。

畢業生杰希在大愛幼兒園讀了五年,他的外公蕭正義是資深真善美攝影志工,一早就來幫忙協助錄影工作。杰希的媽媽蕭菀頤很認同慈濟,早早就讓孩子就讀幼兒園,接受人文教育的薰陶。杰希平時不僅接受環保與品德教育,也接觸花道、茶道與農耕等課程,還有到慈濟長照中心去陪伴和關懷爺爺奶奶的活動,每天都開心的學習。在媽媽眼中,杰希的性格平穩且成熟懂事,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實不只杰希,大愛幼兒園培育出來的孩子們,大多具有沉穩又富有愛心的特質。不論是上臺依序有禮,奉茶感謝親敬,還是靜心端坐聽講,有別於同齡的孩子。讓志工們忍不住讚歎:「這些就是慈濟培養出來的人文氣質與靜思能力。」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學習旅程的開始。願大愛幼兒園的畢業生們,繼續帶著信心、毅力與勇氣,還有滿滿的愛與感恩,在人生道路上自在前行,開展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畢業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