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29
【證嚴上人2025年3月10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人生如舞臺,一切因緣生,因緣聚,因緣成。慈濟得以將慈善的足跡,從臺灣擴展到海外一百卅六個家,因緣不可思議!證嚴上人於三月十日慈善志業分享會慈示,「慈濟在人間,這都是因緣聚合,都是因為人與人的緣,而且都是很珍貴的因緣。」
弘法利生擔己任 苦難不止愛不息
現今極端氣候頻頻釀災,令人不捨,卻也讓大家有因緣啟發善與愛,上人敦勉人人要時時感恩,無私付出,匯聚祥和之氣。
「大地四大不調,造成有很多的災難,因為氣候在宇宙之間,那一股氣的不調和。我最近都說人氣、天氣、地氣,天災是天氣、地氣不調和;人是脾氣,有修養的人脾氣好,心胸開闊,愛的能量不斷地釋放出去,付出無所求,時常都是感恩,感恩,多麼祥和的人間。」
「但是,人間本來就叫做五趣雜居,天、人、地獄、惡鬼、畜牲,人跟許許多多眾生同處於人間,只是不同的軀形,身體的形不同。最近我一直要跟大家說:『我們如果不能去關心眾生,光是顧自己,那一分的體會、愛護不會真誠。
』」
如何做到祥和人間?上人續言,人人都要用心把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上人以精舍環境維護說明只要是人間的事,我們就不能置身事外。
「我們的責任是什麼?我是負責大寮的工作,我就只有顧大寮的責任?難道地上髒了,沒有他的責任嗎?這是一個家,任何一個地方,都需要有人伸手去付出,我們的範圍是整個環境,人人都有責任保護我們的環境。就如我們是在人間,所以人間一切的事情,人人都要有責任。」
「做慈濟是我們的本分事,『為佛教、為眾生』是師公(印順導師)傳下來。師父輕輕地接,雖然只有這兩句話六個字,但是我做得很認真。你們也應該傳師志,還是要開宗門,要跟我們志工同修互相勉勵。他們行菩薩道,我們也要行菩薩道,不要獨善其身,都是在人間,只是我們要多一個責任,承擔佛法的責任。」
一生無量布善種 淨化人心弭災難
上人期待基金會的同仁和志工,秉持「佛心師志」的願力,共同承擔起「為佛教、為眾生」的責任,攜手為人間付出,而且要為慈濟留下大藏經,弘法利生。
「慈濟的開頭,菜市場裡的五毛錢一直牽,才有這個因緣,如果整理出真實的歷史,我就可以根據這個歷史,幫助我的記憶,這就是傳法,傳教育,出家人該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是我現在唯一的心願。」
慈濟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到國際NGO,慈濟人就如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因緣飄向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綻放善的花朵。
「一粒種子生無量,在座各位,人人都是從師父這個地方延伸出去的一粒種子,難得有慈濟的因緣,你們好好地把種子承擔,而且生無量,這叫做人生的價值。」
「現在慈濟這個因緣已經可以鋪在地上,開闢條條的道路在那個方向,現在就是這條道路還要更大,更扎實、更平坦,你們要接師父這個心願,人間菩薩的典範是在人間,不是二千多年前可以從地湧出的;就是要把這裡的種子,傳到任何一個國家,那一顆種子我們也要好好相傳,要多招呼,讓他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心就地去耕耘。」
「人間,光是來了就是無所事事過去,實在是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讓人人成菩薩,因為人間苦難偏多,因為人間愈來愈多的天災,有人為災難,看看國際間的互動,那樣的對峙,那樣的彼此侵害。除了天災以外,還有人禍,我們總是要淨化人心,從小小的臺灣把這樣善的種子鋪出去,讓他們在每一個國家再去成長、再去灑播。」
「大家好好用心,把握時間,成就自己的慧命,還要普及天下苦難眾生,還要培育人才成菩薩。」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56
【證嚴上人2025年3月3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用什麼方法,可以拯救人間,什麼是人間得救法?很難。一切都是唯心造,不救心,就難救人間;要救心,談何容易?人間,宇宙之中,天地之間,有多少問題造成了人間苦難?」
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社會祥和,天下才能無災無難。3月3日慈濟慈善志業分享會中,證嚴上人聽取弟子回顧泰北扶困的慈濟歷史,以及分享現今國內外進行的慈善行動;上人感慨人間因為人心不調,充滿悲歡離合,期待慈濟人行入苦地「見證苦」,付出行動「救拔苦」之餘,莫忘回眸來時路,留史淑世。
「現在再聽過去的歷史,感覺這就是價值,人生啊!難得做事可留歷史,值得再回顧過去,現在拿出來再說,再去看,過去的是不是真有價值?期待我們的文史,可以流傳在代代的未來。」
一念不忍啟悲心 行入泰北扶困行
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中,雲南的國軍節節撤退,最後落腳在泰國北部邊境,流浪異鄉,處境艱難。1994年1月29日,時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蔣孝嚴先生,來到花蓮靜思精舍會見證嚴上人,期望慈濟能伸援長年滯留在泰國北部的難民老兵,遂牽起了慈濟走入泰北扶困的因緣。
「看到了錄影帶,也看到了相片,也聽見了歷史。蔣先生來的時候,已經是卅年前的事了。就是這樣聽著,心裡就起了不忍之心,想到了佛陀所見的人間苦難;蔣先生來,所說的那一群國軍,在那一場的戰爭中,經歷了生離死別,離開家鄉,波波折折地,一直到了泰北的山上。」
「裡面有很多的故事,有生命的過程、家庭的離別等等,就這樣,一輩子住在那樣的山裡;蔣先生來,我們接到了訊息,心生不忍,就進去泰北看看,這一看啊!便連接了這個(泰北扶困)因緣,一直到現在,我們在那裡蓋了學校。」
為了讓身為華裔後代的泰北孩子擁有學籍,進而能落籍泰北,脫離難民身分,慈濟於海外興辦第一所學校——「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於2002年4月27日動土啟建。從2005年招生至今,有國小、國中、高中部。
「看到(回顧)畫面中,老師跟老師在說話,孩子從旁邊經過,動作整齊地彎腰鞠躬,走過老師的面前,到現在他們還是如禮,所以說,『禮是最美』。他們就是這樣地用心、用愛,真誠教育,所以每一回看到他們,我就會很讚歎,感覺很美。當然老師也是很真誠地疼惜、愛護孩子,這都是在泰北,我們所做的。」
三十年來播善種 施愛教善成菩提
慈濟行善近一甲子,都是從一念不捨生慈悲心,到啟發人人善念善行,共同成就。
「當然,卅年前,我們慈濟的能量有多少?都是那一念心。自不量力,但是不忍心該做的事而不去做,所以都是要咬緊牙根,總是相信人人有愛。『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那時候這兩句話,就是我的力量。我相信人人有愛,還相信自己無私;只要我無私,用心呼籲,一定可以做得到。那一念心,現在回頭看,時間成就一切。」
「卅年前那一天,這一位泰北的貴人(蔣孝嚴),代替泰北那些老兵來提供訊息給我們;我們在那個時候也是用愛勇於承擔,那樣克難的時代,我們也把它挑起來,雖然很辛苦,不也走過來了?」
「現在那座山(泰北叢山),看到在那樣的山腰裡,有這一座學校,多少老師用愛如何教育孩子,廿年了,看到了孩子已經畢業,成功,在各行各業都有慈濟的孩子,有工程師,也有律師⋯⋯」
「總歸一句,期待慈善是很誠意地為人間苦難去付出。全球多少國家,只要當地有慈濟人,那個善就要繼續、繼續,一直一直接續下去;若是哪一個國家有災,還沒有慈濟人,我們還是要以國際觀來做慈善工作,執行長(顏博文)趕緊找因緣,用什麼方法進去?有沒有人可以接?這就是要用我們的愛的能量,往善的方向盡心力去做。」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12
【證嚴上人2025年2月24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來人間最最有價值的就是時間,時間能成就一切;時間能累積我們的生命價值。回想過去那一念間、現在的這一念間,總是成就了今天的價值;今天的慈濟,也是用時間付出而得來的現在。」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壽命隨著時間流逝而遞減,但人生的價值卻在時間流逝中不斷累積。2月24日慈善志業分享會中,上人在在叮嚀眾人,要把握因緣付出,也要盤點生命價值;哪怕是一個念頭,一句話,都能影響人心。
一念間影響至深 信願行成就人生
「幾十年前的靜思語,雖然是一小段一小段,可知道影響多少人?所影響的都是在時間、空間裡,最最重要的那一念間。每一回說話,我都會說:『盤點生命!』哪一念間?哪一個人?那一椿事?我們要不斷地回憶自己生命過程創造多少價值?我對人間的價值有多重?對人間有缺失的又有多少?你的一句好話,可以成就多少人?可以解開多少煩惱?可以成就多少事?這就是有價值的時間,說好話就是利益人生。」
「相反地,假如同樣的時間裡,有好話不說,說的都是煩惱,惹得人心起無明亂象,哪怕只是一秒鐘、毫秒鐘的時間,也許就傷害人間,或破壞大地。同樣的時間,在那分毫之間,對錯之間,人與人之間,如何去做?」
「我們每一週的這個時間,都很期待慈濟人,把這一週所做的事,跟大家分享,這也叫做淨化人心。因為慈濟所做的都是利益人群,淨化人心,我們做了這麼多,這麼多的部門,都在不同的面向去付出,為人間付出。」
「有的是為國際間的付出,有的是國內的付出,有的是為了濟貧,有的是為了教富,有的是為了教育,有的是為了人文,這各部門都不相同,可是每一個部門都是在利益人間。」
四大假合是虛幻 以假修真養慧命
慈濟人眾緣和合,成就全球志業推展,為人間祥和而付出,如何用假合的人身,創造真實人生,上人以「鍋中水」來譬喻人生。
「總是人生就像在鍋裡的水,下面是火在燒,以柴點火燒水,火的上面放鍋將水燒滾,其實水滾的時候,會一直一直有蒸氣。鍋裡的水一直滾,時間也會把那個鍋中的水滾乾,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人生。」
如何珍惜?上人說,要轉識成智。
「如何將知識轉成智慧,因為知識會讓人容易計較,而智慧是清淨無染;能夠以清淨無染的心面對著人間,很自然就會事事感恩。感恩心與計較心,你想,這兩個心,是怎麼樣的心,才會快樂?感恩心才會快樂。心寬,念純,所以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不計較,所以永遠這個心就會很快樂。」
又,如何將計較的心,轉為感恩的心?上人以案例分享。
「曾經有說過一個故事,阿姑仔跟阿嫂說:『阿嫂你很傻,媽媽一直一直對也念你,不對也罵你,你都不會跟她反駁。』阿嫂就說:『長輩,我們怎麼能反駁?』;『有理,妳就要辯,要不然,她也不知。』她說:「媽媽是疼我、教我,所以我要接受,我要感恩。」
「女兒是媽媽生的,大肚子的時候很辛苦,生出來要很照顧,要抱,要揹,要牽,要教,用多少時間為這個女兒付出?媳婦是人家養大才嫁過來的,竟然媳婦對婆婆有這麼開闊的心胸,說:『感恩,媽是在教我呢!』這叫做善解。懂得善解的人心就寬,心寬天地寬,對天地萬物,她就會感恩,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計較的心,天天都是計較、計較,心生無明,真的是很苦。」
時間是公平的,快樂也是一天,心苦也是一天,但卻是不同的人生。
「若是不計較,感恩心,再多的無明包圍在身邊,也可以四兩撥千斤,總是輕挑淡寫地過去,這就是和平的人生。這種很和平的人生,多麼寬闊,真美啊!」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04
【證嚴上人二○二五年二月十七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我這一群弟子,真正是人間菩薩啊!哪裡有災,菩薩及時現身膚慰;而且哪裡有苦,菩薩快速地應眾生之苦而付出。」
四大不調,全球災難頻仍,幸而,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二○二五年二月十七日慈濟慈善志業分享會中,證嚴上人聽取弟子分享慈濟人在全球的慈善行動,深感欣慰,讚歎弟子是一群千處有難千處現的人間菩薩,再次叮囑人人盤點生命價值,留下生命藏經,影響更多人共善人間。
善惡一念間 時時當戒慎
天下是大乾坤,人身是小乾坤。上人直言,人身、人生與世間、人間其實互有牽連。
「最近我時常都說,這兩、三年來,我的心一直都很不安穩,天天都很擔心;不知道為什麼,每一回身體有坎坷,天下總是會有災難,讓我感覺人身、人生,就是世間、人間。的確,這幾年來,國際間多少個國家發生災難,看了心裡很受創傷,他們的大地有災,我的心地好像也在受傷、受災,心一直都不安。」
「四大不調,不是離我們很遠,總是永遠永遠都在人間、在身邊,我們要時常提起無常觀,要好好地戒慎虔誠。最近我都一直在說,擋不住,真正地四大不調已經是擋不住,只好呼籲大家,用虔誠的心來祈禱。」
天下安,個己才能安;眾生共業,天災一旦發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上人在在呼籲唯有善可以破災,然而,善惡一念間,善惡的天平兩端,哪怕是毫釐之間輕微的差距,都會造成影響。
「好像拿天平秤金子,金子和秤錘把它放在天平的兩個盤,看看金子有幾分、幾釐、幾錢?秤秤看,到底是哪一邊重一點點,分毫釐的重,或是分毫釐的輕,都會影響天平的平衡。在人間,善業惡業也是這樣。」
共善撼天地 菩薩現人間
上人以天平秤說明善的力量大於惡,才能消弭災難。感恩慈濟人不論老少,總是以利他為先,就如今年一月廿一日嘉義大埔的地震,重創了鄰近的臺南市楠西區,當地慈濟人自己的家有受災需要修復,他們卻選擇先放下,及時投入災區為鄉親付出;慈濟基金會更號召全臺相關專業志工投入為鄉親修繕被震損的家園,此情此景,如菩薩從十方湧現。
「志工菩薩力量會合,為受災的災戶付出,感覺就如同從天而降的菩薩一樣。這種不求自來,是人間真正有情的菩薩,這叫做『覺有情』,很令人感動!順著這一波要跟大家說,期待大家,把傳記寫好,人人都是人間菩薩,我們要為慈濟寫歷史,慈濟是人做出來的,這一群是你、你、你,無數的你,也有無數的我。人人把你們走入慈濟,是什麼因緣走入?如何做?菩薩群如何互相勉勵?一一寫下來。」
「一隻手力量不夠,兩隻手要結合,一個人兩隻手力量有限,還是要無數、無數人的手,眾手,大家伸出來,這就有力了。期待人人心中要啟那一念善,唯有善心,共善,這種的善心念,可以感動天地,不只是感動天地,它可以讓人間重業輕受。」
「師父要求你們要找人寫歷史——你們什麼時候投入進來,為人間做多少事?這不是標榜自己,是顯示人間需要『菩薩在人間』。菩薩不是用求的,是真正地自動湧現,《法華經》也說菩薩從十方湧現,你們不就是菩薩從十方湧現?這很難形容,不過,師父打從內心感動,相信受到我們幫助的這些受災戶,他看見了慈濟在人間,感受到人間菩薩伸手擁抱他,我們的動員,讓他一輩子感受得到。」
「期待人人都能知道,菩薩在人間的重要,所以說,真正地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