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47
【證嚴上人4月7日與日本慈濟志工視訊連線開示】
「在日本的菩薩們,先要向你們說:『幸福啦!』同時也要跟大家說感恩,很感動!雖然日本一而再地受到了天災的傷害,但是,慈濟人真正是有情人——菩薩覺有情。看見菩薩們走到受災難的人面前,你們的那一分愛,那一分的溫馨擁抱,好感動!」
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今年二月廿六日發生卅年來最大山火,延燒十二天火勢才控制住,造成一人往生,一百多棟房屋被燒毁,四千多人被迫撤離。災後日本志工啟動勘災,並於四月五、六日兩天,發放見舞金,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四月七日,到當地參與發放的志工與證嚴上人訊視連線,分享發放當時的狀況及溫馨故事,上人感恩志工細心、用心和真誠的付出,也期待這分愛能在當地延續下去。
「那裡天氣還是寒冷,你們給他們熱騰騰的熱湯、飯、麵,透過畫面看到的都是很恭敬地、尊重地送到他們的手中;讓我感覺到,如同我的雙手接過那熱騰騰的飲食般,很溫馨,很感動,感恩!」
行入人間度苦難 付出無求道感恩
上人教導弟子,因為有受助者以身示苦,才讓付出的人得以見證人生的苦、空、無常,也才有機會行菩薩道,所以要用歡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
「看到你們整理出來的畫面,都是很尊敬的心,這一分的尊敬、溫柔、擁抱⋯⋯感動不是給多少錢,而是那一分情;我們送給他們的現金,再多幾倍都比不上這一分真誠的愛。你們都做到了,而且年輕人也願意來投入。」
「這一波日本災情的援助,讓菩薩走入苦難人間,那是最有價值的。你們要把握這一回的因緣,只要是曾經有接觸過的人,我們都要招呼,期待他們更能了解愛;了解菩薩不分遠在臺灣或者是就近在他們的周圍。總而言之,菩薩情不分國度,只要有因緣可以走到,可以把握時間趕到,可以做的,我們就要及時做。」
「期待當地的菩薩,常常跟他們聯絡,問問他們好嗎?需不需要我們再接續的關懷?他們受災以後,雖然我們有及時提供幫助,但也更期待讓他們了解,我們的陪伴不是短暫的、一時的給予,而是長期的溫情關懷。但願他們也能成為會員,更希望他們成為慈濟人。」
把握因緣布善種 長情陪伴擴大愛
《無量義經》云:「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上人叮嚀弟子,入人群去付出,拔除了他的苦難,還要繼續陪伴,為他說法,在他的心中布下善種子,以正法的智慧,引導他朝向安樂的解脫之道。
「可以常常跟他們說慈濟『五毛錢』竹筒歲月的故事,告訴他們:『哪怕是存一點點的零錢來行善,就是在造福,是為自己結好緣,為自己祈求福緣。』這就是說法,就是弘法利生;啟發他們的愛心、道心,走入慈濟也不一定是出錢,更要輔導他們願意去出力。」
「在當地,假如有長期需要關懷的,也可以透過現在接觸到的人,請他們代替我們去關懷、代替我們去看,用視訊讓我們更能理解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長期關懷、幫助,希望他們從接受幫助到願意去付出,從會員一直到加入志工,再培訓成為委員,這需要我們長期的陪伴。」
「付出造福才會永遠平安、永遠有福。師父常常說日本土地大、菩薩少,而且友情短,所以我們要拉長情,還要擴大愛,這個時候就是要把握因緣。」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89
【證嚴上人2025年3月31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四大不調,大自然反撲的力道越來越大;3月28日緬甸發生芮氏規模八點二強震,連鄰近的泰國、中國雲南、印度、孟加拉、寮國,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這起地震導致緬甸許多建築物毁損、傾倒;道路坍塌、橋梁斷裂,截至2月31日,緬甸軍政府公布死亡人數已達2,056人,受傷3,900人,失蹤290人。
殷勤精進勿放逸 虔誠祈安調人心
自災難發生,慈濟人透過各種管道,希望儘快為受災居民提供必要的協助。證嚴上人更是時刻關心災情及救災進度。地震翌日,適逢農曆三月初一,上人於早課開示,叮嚀眾人殷勤精進,虔誠祈求天下平安。
「現在天下間,不管是氣候不調,或者是人心,都是動盪不安,我們人人、修行者,在這時要勤精進,慎勿放逸,而且每個人要精進虔誠,祈禱天下平安,四大調和;我們要認真,這不是口頭上說的,是要打從內心真誠地祈禱!」
「各位菩薩 ,時時放在心裡,時時勸信徒虔誠為天下祈求平安。人心調和才是人間的福,大家要勤精進,慎勿放逸啊!」
卅日下午,慈濟慈善志業分享會中,熊士民副執行長向上人報告緬甸災情,並說明慈濟人已緊急調集援助物資,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出發;緬甸志工除透過居住在災區的家人協助,先行發放飲用水和麵包給留宿在外的民眾外,勘災行程也積極安排中。
另,在種種考量下,臺灣及其他國家的慈濟志工無法親赴災區,執行長辦公室也緊急接洽合作的國際慈善組織;與此同時,志工不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努力尋覓因緣,盼災區受苦民眾早日得到幫助。
無明欲念肇苦因 大地反撲現無常
佛陀初轉法輪即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人生多「苦」,種種苦是「集」自人心無明、煩惱、欲念;上人直言,天災是共生共業。
「的確無常事多,在畫面上看到了山崩地裂,看看那道路突然就開出了一條鴻溝,實在是感覺(震撼),在人間,說誰很有力量?再大的力量都敵不過大地。看!到底大地平常是怎樣地忍辱?看看整個大地,你要怎麼開?你要怎麼挖?你要如何建設?有多高多高?大地上負載了多重的建設?它總是要堪忍負載著。」
「但是,什麼時候(反撲)?只要眾生共業(現前),再怎麼樣的負載力也經不起了瞬間的這個動,多少人的家,多少的高山、坡地崩下來?的確,真是危機。佛陀就說,國土危脆,在《八大人覺經》裡,開頭就說『人生無常,國土危脆』,不就是這幾個字?已經說盡了人世間是那樣地不牢固。」
「所以,就像水搖一搖、動一動,水波動起來,再等它靜下來後看到的是那個泡影,也是薄薄的、輕輕的;水珠的上面可以看到彩色,五光七色,在那個水泡裡,所以說美妙,但是如夢如泡影,總是假!總是瞬間快速都會破滅掉,這就是人間的形象,但人偏偏總是要計較。」
你爭我奪心不平 真誠付出人間安
上人續言,業力看不到,摸不著,但總是在無形中,層層疊疊地累積。
「天災、人禍,天災是由人累積起來的業力所造成的禍端,所以,有的時候說,那個山崩地裂,其實是眾業累積,人的業力累積,平時這樣地破壞、汙染等等的累積,這總是人間,所以不平靜。」
「佛陀出現人間,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開廣道路?要先對眾生說人間苦啊!苦在哪裡?過不去。過不去的人間叫做無常,為何過不去?好好想,人間過不去,只是你爭我奪。」
「我們要日日祥和,就要柔軟,用柔軟語來說話,用愛的撫慰,這才是美的姿態,用真誠的心付出,那就是『真、善、美』。」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65
【證嚴上人2025年3月24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慈濟走入人群膚慰苦難,行善近一甲子以來,總是克服萬難,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及時的援助,做到「直接、重點、務實、及時」;也因應救災的需求,研發出多項救援物資,受災民眾不僅得到援助,更受到尊重。近來,就連救災經驗豐富的日本,救災單位、國家媒體也多次派員來臺取經。
「日本,都說他們很先進,後來他們也一直來取經;我們有這樣救災及時的物資,如隔屏等等,他們的國家媒體也派記者來向臺灣取經。總而言之,我們是用真誠的心來做,跨出腳步,步步都踏實。那一分的大愛深情,是很深的情,很大的愛。所以常說要『拉長情,擴大愛』,慈濟人就是要這樣地付出。」
三月廿四日慈善分享會中,志工如常分享海內外慈濟救災的行動,證嚴上人甚是欣慰,志工在救災的行動中,不斷地改善作法、克服困難,已在國際間發揮影響力;上人慈示,人間路很長,世間環境也在改變,救災的方式,要不斷溝通、關懷、精進,發揮真誠的愛。
「時常聽到了,國際哪裡有災,我們總是很快速地把握,掌握當地國家受災居民所需要的,看看我們能不能及時付出;而且不管海、陸、空運——要從海路運輸還是空運,我們也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發揮那一分真誠的愛,去幫助、膚慰。」
凡夫心幸災樂禍 菩薩心悲憫眾生
行菩薩道,要克服時間,空間、人力、物資⋯⋯在在都不簡單;如何帶動人心提起正知、正念匯聚愛心,也是難,但慈濟人勇往直前。上人以慈濟志工投入二○二五年一月美國洛杉磯援助行動為例。
「因為那個地方住著很多富有的人,但是再怎麼富有,也敵不過無常災難;富有的人一旦落難,的確比平常窮困的人更難過。我們要如何排除人與人之間(比較的心),讓人人很甘願地去付出,或是看到我們付出,他的心不要起那分念頭:『這樣富有的區域有災難,慈濟也在救?那些都是有錢人!』」
「他們沒有想到,再怎麼有錢,一旦受災,還是家園破碎,還是財產消失,一把火可以將整個山都燒掉,何況每一個人的家園?他們的財富同樣付於一炬。所以我一直在說,平時要教育。」
「同樣是人,不能說過去他那麼富有,現在讓他吃一點苦又怎麼樣,我們的心不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們還是及時看,及時發揮不忍之心,憐憫心就是佛心,佛陀的心就是憐憫眾生。」
「也有人說:『因果!因果!這就是因果,過去他對人很苛薄,現在這個因,應該要讓他受報。』這就是凡夫心,幸災樂禍,這樣不對。我們要不斷不斷地去面對著這些很固執、幸災樂禍的人,好好教育他們:『看人家生活富有,要為他祝福,因為他們過去有造福,所以今生有福;要他懂得福是做中得,所以我們還是同樣要有憐憫心。』佛陀出現人間,不為什麼,只為教育眾生,展現了憐憫之心,所以叫做『教菩薩法』,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
覺有情擴愛人間 菩薩心緣苦造福
因果不虛,眾生共業就如善惡拔河,善人多,那麼惡業就少;人心多造福,就能消弭災難。
「總是千經萬論,無不都是教我們拉長情。過去幾十生世我們就有緣,那個時候,就已經是菩薩覺有情,所以在這一世,大家聽、見『慈濟』都起歡喜心,都願意投入,願意同時來拔河;你們與我,大家都曾經拉著這條繩子善惡拔河,我們愈是浩蕩長,力量愈增加,共業擋不住,我們要在人間結善緣,多為人間造福,唯有更積極地造福,人間有福才能消弭災難。」
「看到有人受災難,我們要用什麼態度去接近他,靠近他,擁抱他,膚慰他,如何為他說法?不只是給錢,我們還要給情,還要給愛,這就是我們要做的——為天下苦難人付出,就是我們的方向。」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80
【證嚴上人2025年3月16日馬來西亞雪隆溫馨座談】
「經就是道,道就是路,我們這一本生命的經典,就是一條道路,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理解這一部經的道路要如何走?我時常都說:『甘願做!』那就是過去(業報)啦!我們這一生既接到了這一條路,現在總是要努力地把這一條路好好修好,這坎坷的道路要用心鋪平,所以還是要用心,總是調好自己的心很重要。」
人生如舞臺,今生的劇本,是由累世因緣所造成。3月16日,證嚴上人與馬來西亞雪隆的志工溫馨座談,聆聽他們盤點生命的故事,慈示人生路要「甘願做,歡喜受」。
不知苦不成菩薩 修行路轉苦為甘
時間分秒地過去,時間過了,(人生)這一條道路又進一步了。過去坎坷的路已經走過了,所以步步要把經,生命的這一部經,甘願接受,很自然地隨著時間,總是還會步步前進走。」
「所以不要說苦啊苦,人生不知苦就不成菩薩。我們走這一條路是顯菩薩道,同樣是這一條路,需要我們用心去耕耘,用心去鋪平。絕對無法說另外再開一條。」
「若要說苦,(人生)這一部經——有的人走的是比我們更坎坷的路,他們也是同樣要繼續地走;我們很有幸,知道路的坎坷,所以我們要甘願接受,那種甘願接受,總是可以很心平氣和往前走,也就是真正的修行之路。
上人直言,面對苦境,若能甘願承受則不起無明煩惱;反之,則會陷入內心掙扎,迷茫而不能自拔。
「雖然每一個人所碰到的都不一樣,但是苦,甘願了就不苦,轉苦為甘;不甘願的,哪怕是甜甘的感覺,他不甘願,也就是苦。所以修行沒有他法,總是順『道』用心。所以每一回,我要跟大家說話,最後面一定都說:『多用心!』」
唯吾知足得常樂 心寬念純人無憂
上人續言,修行無他,要結好緣、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人生啊!哪怕很有錢,封閉了自己,過著享受的日子,那一種的孤單,好像在人間被遺棄,其實是自己推開了人群,封閉自己,在人群中畫了個圈,把人情、人生的溫暖,畫在外面;到了年紀大的時候,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人,人人互相不認識,那才是真孤單。所以,大家要修行,沒有其他(捷徑),要結好緣,要結好緣。」
人人都是隨著業力投報此生,既造如是業,當受如是果。然而,何以應對?
「好的(業果),天天感恩,感恩他讓你歡喜,感恩讓你覺得生活中沒有缺乏。不好的(業果),你更要感恩,過去生的業力來到這一生,已經互相遇到了。」
「不管聽到什麼,感覺到這一句話,是不是你在傷我嗎?往這一方向聽,去解說,那就是不好的言;我們要學會善解。師父把很簡單的法給大家——感恩、包容、善解,要用愛。這很簡單——把心打開,事事順暢;把心門關起來,總是封閉了自己,在裡面生悶氣。開闊心門跟外面接觸,雙腳踏出去,我們才能腳踏菩薩路。」
上人勉眾,無常是常,應以感恩心看待一切,常思「知足常樂」。
「知足,知足,要滿足!懂得滿足,我們總是心靈快樂;懂得如何善解,懂得如何包容,心寬念純擁抱天下。所以要用心,慈濟法沒有其他,總是這幾句話常放在心裡。不管哪一句話,哪一種的人生來折磨我,我都會說:『感恩啊!』沒有它提醒我,也許我會一直迷糊在人間,這就是我的座右銘。」
「人生無常!時時提醒我們,別計較,不要計較;它已經過去,不管是苦或是樂,都是擋不住的——好的想留,留不住;不好的想閃開,也閃不過去。我們一定要隨著時間,培養心靈知足常樂,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