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backend
  1. 你目前位置:  
  2. Home
  3. 社區故事

社區故事

汪同學平日會陪伴父親至賣場購物。(攝影:黃稜淵,地點:嘉義)

一雙強而有力的手 拉起暗處待援弱勢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10月15日
點擊數: 61

走進汪同學的家,迎接大家的是一位俊美莊嚴的男士,一經介紹,才知原來是汪同學的父親,健康的外表,竟然是罹患十多年的視障者,燦爛開朗的笑容,展現出樂觀正向的人生態度,也因此教養出樂觀進取、善良孝順的汪同學。

 

在汪同學國小五年級時,母親和父親離異而離開了她,從此視障的父親和年幼的她相依為命,互相扶持。當時,母親曾有意要帶著汪同學一起走,但是她覺得,爸爸的眼睛生病了,她不能自私的拋下父親一走了之。她要留下來成為爸爸的手與眼,陪伴和照顧他。

 

汪同學小小的身影,緊緊牽著爸爸的手,散步、運動、上街購物,還學習料理三餐及清潔家務。當同儕都還在父母呵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時,汪同學已一肩挑起照顧父親的日常起居。

 

父女相依為命,互相扶持。(攝影:黃稜淵,地點:嘉義)

 

沒有母親的日子更加獨立堅強

 

母親的離開,對於幼小的汪同學是莫大的打擊。每當想念母親時,只能獨自躲起來偷偷的哭,命運的變故,促使她比同齡的人加速成熟懂事。她不僅照顧視障的父親也不忘用功讀書,一疊疊厚厚的獎狀,是爸爸最大的驕傲。成長的照片,是爸爸最大的安慰,爸爸都把它們收藏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這是將來留給女兒的無價之寶。

 

汪同學說:父親是一位很有責任心的人,在她做錯事情時,會給予嚴厲的指正,讓她不會因為單親而思維有所偏差,而平常又像朋友般,支持她,愛護她,所以成長的路上她有著滿滿的愛與溫暖。直到因緣際會下,遇到鄰居的慈濟志工,拉起了和慈濟基金會的緣分。

 

從高中開始慈濟志工長期的陪伴與關懷,在物資上資助她的學費、筆電、生活用品各種物資,精神上給予滿滿的溫暖和鼓勵,讓她在學習成長的過程沒有後顧之憂,也不孤單,慈濟的愛與師姑師伯的無私付出,是她學習品格的典範,這種大愛也是她人生的目標。

 

所以她發願,將來自己有能力了,要像慈濟人一樣回饋社會,走入人群,幫助弱勢,所以選擇營養學的相關科系,是對人體健康最直接的作為,照顧父親或家庭都是最實惠的,未來的職場更希望能在醫院服務,奉獻所學。

 

有女萬事足

 

汪同學的爸爸分享:他生病的過程是,從小時候就有一些症狀,隨著年紀愈長,愈來愈嚴重,直到現在只能感受到微微的光,這種眼疾來自母親基因的遺傳,家裡三兄弟無一倖免,平常靠著政府的補助,及長照機構的幫忙,解決部分基本的需求,其他都只能自己摸索。

 

還好女兒的孝順與懂事,總是犧牲自己的假期與玩樂,盡其所能地照顧家人,能夠有這麼體貼乖巧的女兒,是上天賜予最大的禮物,再加上慈濟多年的關懷與陪伴資助,即使眼盲,總是感覺前面是一片光明。

 

長期負責關懷的志工陳明君說:汪同學的個案是鄰居提報的,評估接案至今已將近十年,一路以來,看著她求學成長,到現在已是大四的學生,她一方面積極求知,一方面多項考照,以爭取將來更多的就職機會,更可貴的是她也多方投入公益,捐血、幫弱勢兒童課輔等,落實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著實是一位值得讓人疼惜與栽培的孩子。

 

志工關懷幫汪同學整理儀容。(攝影:黃稜淵,地點:嘉義)

 

陳明君並說明:剛開始接案時:因為彼此不認識:志工們以誠以情,打開對方的心防,定期的去關心慰問,在學生註冊的時候送上學費及其它物資,一方面解決經濟上的困境,一方面安案家的心,幾年下來和案家就像家人一樣,即使汪同學上學不在家,也會去關懷她的父親。

 

愛是恆久與無私,在這個看是繁榮與富裕的社會,某些被忽略的角落,仍隱藏少為人知的待援弱勢,他們或許潛藏未被發掘的特殊才能,他們或許會是一個社會上的佼佼者,他們也或許需要一雙強而有力的慈愛之手,拉他們一把,只要多用心,走入人群,往往會是某一個人的貴人喔!

長照學員、陪伴者、老師與志工三十幾個人,利用大合照時段,也來個大合唱,好溫馨!(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歡慶重陽 祈願長輩健康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10月11日
點擊數: 72

再過三天就是重陽節,一個充滿感恩的日子。10月8日早上,彰化福興區慈濟志工特別規劃了「愛在重陽,幸福久久」溫馨的活動,為彰化靜思堂C級巷弄長照站的長輩們,提前慶祝重陽節。

 

奉上一杯感恩茶

 

兩個小時的體適能運動結束後,慈濟志工恭敬地奉上一杯菊花茶,送上靜思語紅包,祝福長輩健康呷百二。

 

體適能老師帶領,彰化靜思堂C級巷弄長照站學員做運動。(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慈濟志工恭敬奉茶,祝福長輩健康呷百二。(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象徵長長久久,賞菊花、飲菊花茶,代表志工對長輩們的尊敬,也祈願長壽安康。

 

「在座的爸爸媽媽,因為有您辛苦照顧子女成長,作為社會的棟梁。」主持志工田淑惠感謝長輩們:「社會的平安,是因為,您把子女教導得很好。」

 

沒有現金的紅包,裡面有充滿智慧的靜思語卡片、生津止渴的無子梅乾、痠痛貼布……內含志工滿滿的心意。

 

「每天都要歡喜哦!一定要快樂哦!您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田淑惠歡喜帶動。

 

志工田淑惠歡喜帶動,祝福大家每天都要歡喜,要快樂。(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好!」長輩們純真得可愛,返老還童似地,乖巧回答。

 

跟著歌曲遊臺東

 

今天早上在志玄社大上課,教畫圖的蔡享運老師,他也在學校教音樂,受邀前來彈吉他唱民謠。蔡亨運很高興能夠來和大家,共度歡唱久久的快樂時光。

 

蔡享運老師清晰地唱著臺灣民謠,學員打拍子呼應。(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各位大哥大姊好,我是『甜甜』(田淑惠)主持人的好朋友,她邀請我來唱幾首歌給大家聽。」蔡享運邀請大家如果會唱,一起來唱。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記憶最深刻的臺灣民謠是什麼?」田淑惠提示:「今天第一首歌跟地名有關係,猜猜看是什麼歌?」

 

「臺東。」猜對了,有獎。所以歌名是「來去臺東」班長陳讚卿猜對了,獲得「拿麥克風主唱」的大獎。學員們報以熱烈掌聲。

 

長照班班長陳讚卿猜對了歌名,獲得「拿麥克風主唱」的大獎。(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把聲音唱出來,歡唱久久,唱您最喜歡的臺灣民謠。」田淑惠把麥克風交到班長手上。

 

「你若來臺東,請你斟酌看,出名鯉魚山,亦有一支石雨傘⋯⋯

 

蔡老師清晰地唱著,學員打拍子呼應,班長爸爸唱得真好,同學讚歎他。好像真的回到四、五十年前,純樸的民歌時代。

 

一切都在感恩中

 

接著「白牡丹、寶島曼波」,都是長輩熟悉的歌曲。蔡亨運影印歌詞發給大家,用歌曲帶領大家遊臺灣。

 

田淑惠說,她的師父證嚴上人教她:「把天下所有人的父母都當作是自己的父母;天下所有人的子女都當成是自己的子女。」

 

謹尊師教,田淑惠與志工們利用早上時段,製作「鹽可頌」;臨時成軍,插小品花,手藝普通,心意十足。

 

蔡老師指尖流淌出「四季紅」優美的旋律,長輩熟悉的歌曲,跟著哼唱,志工把紙杯裡的小品花,傳送到長輩手中。

 

志工插的小品花,手藝普通,心意十足。(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安可!安可!」已經超過用餐時間,大家不捨分離,長輩學員、陪伴者、老師與志工三十幾個人,利用大合照時段,也來個大合唱,多溫馨啊!

 

愛的幸福麵包,是志工小小的心意,祝福長輩幸福久久,健康久久。

 

百歲人瑞陳木進學員,越來越健康,女兒陳碧霜親吻父親:「父母很偉大,到這種年紀還再擔心我們。」她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她要代表很多人,感恩父親母親。

 

「父母很偉大,到這種年紀還再擔心我們。」陳碧霜親吻高齡一百零一歲的父親,並祝福大家。(攝影:梁綿彬,地點:彰化,日期:2024/10/08)

 

一切都在感恩中,一個小時,留下足跡成永恆。願所有長輩,都能健康、長壽、歡喜每一天。

居家清理出來的物品,可以回收的分類好,直接載去回收站,並把馬路清掃乾淨。(攝影:吳美貞,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身障老翁居家雜亂 志工動員協助清理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10月10日
點擊數: 77

新北市中和區,一位82歲的楊姓獨居長者,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又合併胸椎及腰椎的壓迫性骨折,平常生活都是駝著身軀或蹲著煮東西。與他常有往來的樂圓身心障礙服務中心社工,心疼他的居家環境會阻礙他日常的活動動線,因此提報慈濟,希望志工能幫他把家好好整理一番。

 

看著楊伯伯都蹲在地上煮食,真的很不忍,慈濟志工黃秀貴答應會再找看看有沒有比較矮一點的、適合一點的櫃子,讓他可以在一個比較舒適的地方煮食。(攝影:吳美貞,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老翁與鄰居都沒往來,對人也不太信任,只有已嫁女兒偶爾與他聯絡;後來透過訪視志工關懷及勸說了好多次,並尋求嘉新里里長的協助,終於說服他讓大家來幫忙。

 

打掃前兩週,訪視志工請屋主將貴重物品先整理收好,今天再與他確認,不要留的才清除。(攝影:林文質,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事前慈濟訪視團隊家訪時,發現整間屋裡只有一盞古早吊燈、很暗,慈濟志工阮健利主動修理電路,免費安裝電燈、換裝馬桶水箱⋯⋯還特別在房間門口裝一組新的智慧型開關,讓楊伯伯不用爬上去大通鋪最裡面開關電燈,方便安全許多,阿伯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事前慈濟訪視團隊家訪時,發現整間屋裡只有一盞古早吊燈、很暗,慈濟志工阮健利主動修理電路,免費安裝電燈、換裝馬桶水箱⋯⋯(攝影:吳美貞,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9月29日早上濛濛細雨,嘉新里里長林后福和慈濟志工四十多位,前往該住處齊心合力清理環境。中和一和氣組長黃秀貴,說明居家打掃注意事項及工作分配之外,也提醒志工注意安全及不影響到鄰居。

 

9月29日早上,四十幾位慈濟志工在民安街口集合,資深志工黃秀貴說明居家打掃注意事項及工作分配,提醒志工注意安全及不影響到鄰居。(攝影:林文質,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楊伯伯家中瓦斯桶的周邊擺滿雜物,房間裡電線紊亂,又放置了各種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一處是空出來的,寸步難行。

 

瓦斯桶的周邊擺滿雜物,房間裡電線紊亂,又放置了各種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一處是空出來的,寸步難行。(攝影:林文質,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由於住家屬於老舊公寓,沒有電梯,四十多位志工得分組,才能將大量的囤積物品做適當的處置。志工從客廳開始清理,區分資源回收物、垃圾,分開裝入袋,狹窄的樓梯空間,用人龍接力方式往下傳,樓下的志工再拿到定點做分類。

 

志工從客廳開始清理,區分資源回收物、垃圾分開裝入袋。(攝影:林文質,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由於住家屬於老舊公寓,沒有電梯,狹窄的樓梯空間,清出來大量物品用人龍接力往下傳,樓下的志工再拿到定點做分類。(攝影:林文質,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慈濟志工楊德煌提及,因為伯伯住在四樓,清理物品要逐層地接力搬運,所以會比較辛苦,人力也要多一些。整理打掃這個環境能讓伯伯住的更舒適,雖然大家忙得滿身大汗,全身衣服髒污,但是都做得歡喜。

 

雖然大家都滿身大汗,全身衣服髒污,但是做得歡喜,因為整理打掃這個環境能讓楊伯伯住的更舒適。(攝影:吳美貞,地點:新北,日期:2024/09/29)

 

住在樓下的徐阿嬤看到大家搬得很辛苦,從家裡拿出一輛推車借給志工,搬運上省了很多力。

 

居家清理出來物品,可以回收的分類好,直接載去回收站,並把馬路清掃乾淨;而不能回收的集中一處,里長會請公所清潔隊來載走,讓鄰里這邊有一個比較安全衛生的環境。

 

「裡面的雜物什麼都清空了,對他身體一定多少都有幫助的。」嘉新里里長林后福感謝慈濟這些師兄師姊的辛勞。

 

楊伯伯很謝謝志工來幫忙打掃整理,現在也比較不會覺得心煩鬱悶了。

 

「除了打掃空間的環境,讓他安全以外,也覺得他的心整個都開闊了。」看著楊伯伯都蹲在地上煮食,真的很不忍,慈濟志工黃秀貴答應會再找看看比較矮一點的、比較適合的櫃子,可以讓伯伯在一個比較舒適的地方煮食。

 

志工兩個多小時的付出,不僅讓楊阿伯的家變得明亮,彷彿也把他的心燈點亮了。

9月28日,日本能登豪雨賑災團來到能登町,下田為受災嚴重修田先生家的農田,整理田地與搶收稻米。(攝影:吳惠珍,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日本能登豪雨賑災團 清掃割稻樣樣行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10月04日
點擊數: 90

「地震的時候就覺得好嚴重太慘了,但是我還能去想像未來,大概會發生什麼事、我能做什麼,但是,這次水災,對於未來我連思考的力氣都沒有。」修田勝好先生不斷回頭看著窗外,看著被土石流覆蓋的農田,語中盡是蒼涼。

 

2024年元旦才發生強震的能登半島,9月21日大雨滂沱,洪水來得又快又急,「輪島市宅田第2組合屋」地處低窪,水淹達一百多公分,讓住在這裡的地震災民頓失所依。這一回的水災,等同二度受災,鄉親身心早已疲憊不堪,天災接二連三,讓人徒呼負負。一方有難八方馳援,來自日本各地的志工再次匯聚,賑災復興家園,志工們負重前行。

 

組合屋 女力來我行的

 

27日一早,豪雨賑災團分成兩條動線,慈濟基金會顧問謝景貴、日本分會執行長許麗香等人前往輪島市役所,商討以工代賑的細節;另一條動線則是由日本分會慈濟志工,來到組合屋關懷鄉親。

 

由於組合屋的鄉親大都領過慈濟的見舞金,風雨故人來,見到慈濟人分外開心。

 

「那時候水淹得好快,一下就淹過來,還好是白天如果是晚上就完蛋了,實在是很無奈,地震造成我家全壞,無法住人,好不容易等到組合屋,住不到二個月又沒房子了。」本鄉光一先生帶著志工走進滿是泥濘的家,正在清掃的他說著滿心的無奈,原來他有跟政府申請志工,但不知何時會來?「你看這些東西都很難搬出去。」他長嘆了一口氣。

 

一聽到鄉親這樣說,雖然志工都是女眾,但這群娘子軍馬上捲起袖子,說著:「我們來,我們行的!」「不行啦,你們都是女生,這些東西太重了。」本鄉光一先生話還沒說完,志工就開始接力「這要打直的,不能橫的,你小心喔!不要跌倒……」就在相互提醒叮嚀中,女力們將床墊、沙發等一件件往外搬。

 

這股暖流讓本鄉光一說道:「謝謝你們的幫忙,我真的好煩惱,但看到你們真的好高興,我現在的心情都是上揚的喔!」說著說著不禁笑彎了眉毛。

 

其實,組合屋有不少獨居長者,志工們不捨鄉親獨自面對,馬上付出行動投入清掃工作。橋本香代女士,六十九歲,因為老公生病無法陪同清理組合屋裡被大水淹壞的物品,她說:「七月才搬進組合屋,現在又遇到水災,房子沒了只好又住進避難所。」她真的打掃得好吃力,志工看著急忙蹲下身,告訴她:「我們來吧!」

 

「剛剛看到你們來,就好像遇到奇蹟出現一樣,連續二次的天災,真的讓人感覺沒希望了,現在遇到你們好像看到了希望,想抱抱您們!」話剛落下,橋本女士就想上前抱抱志工,但一想到自己的身體是髒的,很不好意思的退了回去。此刻,志工立馬主動上前抱抱橋本女士,在擁抱中暖了彼此。

 

橋本女士(左)想上前抱抱志工,但一想到自己的身體是髒的,很不好意思就退了回去,此刻,志工立馬主動上前抱抱橋本女士,在擁抱中暖了彼此。(攝影:楊景卉,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7)

 

下田去 割稻整地也行

 

這次的洪災,帶來的災害面積相當大,光是農田淹水就有七百公頃,受損嚴重。

 

28日慈濟志工原定清掃的組合屋計畫,因日本政府也招募人員助清,清掃人員已額滿了。志工重新思考當地所需,發現許多農田損失慘重,現在正需要人力收割,復原農田。

 

28日一早,慈濟基金會顧問謝景貴(左一)和日本分會執行長許麗香(左三)帶領著志工們前來割稻,行動展開前,謝景貴說明27日下午的勘災情形。(攝影:吳惠珍,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豪雨造成當目社區農田不少災情,因此除了協助清掃外,志工決定,將協助農家清理土石流災害以及搶收稻米的行動。27日下午,慈濟人先來場勘,鎖定修田先生及多賀先生的田地進行搶收,分成三組人力。

 

「地震過後,好不容易恢復正常了,結果就遇到水災,那時候的豪雨整個水淹上來超過一公尺,我們連逃都逃不了,還好沒有淹到家裡。」干場家良先生現年七十九歲,金黃色的稻田原本該是慶豐收時節,如今布滿著泥沙、石塊與漂流木,甚至有的農田變成水路,望著滿目瘡痍的農田,未來他不敢想。

 

修田勝好先生,因為地震的關係認識慈濟,是志工在能登的好朋友,他開車帶著大家看能登町農田的災害時,不斷地回頭看著窗外,志工問他:「您在想什麼呢?」,他說:「我在想這些農田要怎麼辦?還能耕種嗎?不能耕種要怎麼辦?」沿途所見都因豪雨導致土石流下滑、山體暴露、稻田受損,這番景象,令大家不勝噓唏!也讓他不知何去何從。

 

修田勝好先生(右一)面對受損嚴重的農田,告訴志工:「我在想這些農田要怎麼辦?還能耕種嗎?不能耕種要怎麼辦?」讓他不知何去何從。(攝影:楊景卉,地點:日本)

 

28日早上八點三十分,參與農家農田整理與搶收的志工,陸續抵達能登町,其中包含分別從東京、大阪、群馬來的慈濟志工、能登的在地志工吉田忍女士,以及陳文筆醫師及太太林昀萲,還有留學生總共二十九位。

 

「凡事小心、累了休息、沒做完明日再做。」看著依約來到的志工團隊,修田先生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溫馨提醒著,現場志工分發手套、雨衣以及物資。他領著志工們來到一片受傷的稻田,教導大家如何割下倒塌的稻草,闢出一條路,好讓割稻機可以進入。

 

志工用心的按照修田先生所教的認真割稻,合心協力的開出一條通道。由於大都第一次下田實作,雖緊張疲憊但歡喜盈心。

 

志工們一不小心「深陷泥沼」拔不起來,因汙泥約膝蓋高,花了好些氣力,相互扶持下終於脫困。除了割稻,有些人要清除漂流木、扶正倒在泥土上的稻米。

 

受災後的農田土壤黏性特別高,才一下田,土就把腳黏得緊緊,想要移動一步都舉步維艱,沒有農事經驗的大家,跌跌撞撞但也努力完成手上的任務。

 

喜相逢 想不到是你們

 

午休後,修田先生希望志工將上午辛勤收割放在田埂旁的稻梗,傳到前方放入收割機,讓稻子與稻梗分離。志工們二話不說一字排開,分工合作,雖然沒有經驗,但人多力量大,只見割稻機一下子將其分離,傳送到小卡車上。

 

午休後,志工將上午辛勤收割的稻梗,傳到前方放入收割機,讓稻子與稻梗分離。大家一字排開,分工合作,雖沒有經驗但人多力量大。(攝影:吳惠珍,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陳文筆醫師與太太林昀萲和他的朋友,特地從金澤開了近二個小時的車程,來參與這一次的活動。林昀萲說起:「今天好多車進來能登,大部份都是志工團進來協助受災鄉親,所以有塞了一下車。」

 

陳文筆醫師(左一)與太太林昀萲(左二)和他的朋友,特地從金澤開了近二個小時的車程,來參與這一次的農田助援活動。(攝影:吳惠珍,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平常拿手術刀的陳醫生,拿起鐮刀一樣專業,他說:「在慈濟的邀約下今天來這裡當志工,因為石川縣政府的動員,這二天很多志工都進來能登協助受災的鄉親,他們集中人力清掃受災的組合屋。而慈濟這樣進一步去考量受災者的需求,做了行動上的調整,我覺得很好。」因為認同,所以他和太太全心全意付出在當下。

 

另一組人力,九位志工來到多賀先生的田地搶割稻子。整個稻子都趴在地上,右半邊土地稍微硬一點,多賀先生用機器在右邊收割稻子。左半邊的田地實在太軟了,只能用人工採收。

 

剛抵達的時候,多賀先生請大家先去撿住家旁邊栗子,請志工們帶回家。還很貼心地幫每個人準備維他命B飲料。

 

正當大家專注在割稻的時候,有位鄉親走到農田旁,跟賑災團隨行的大愛臺同仁楊景卉打招呼,用一串日文跟她講了好久。後來,四目相望時,她驚呼的說:「啊!是你?你怎麼會在這,哇!好開心!」。

 

原來,七十八歲的森川登紀子,6月10日,領取見舞金後就穿上慈濟的志工背心回饋她的心意。今再次相逢,她喜不自勝地說著:「我知道會有一群臺灣人來協助農家,想不到是你們,我以為慈濟只有發見舞金,想不到水災後還來幫我們,太謝謝你們了。」

 

楊景卉看見她吊在皮包上的「平安吊飾」已經壞了,趕緊再送上一個,在歡喜中又再續上好緣,平安如昔。

 

大愛臺同仁楊景卉(左)與森川阿嬤(右)喜相逢,看見阿嬤吊在皮包上的「平安吊飾」已經壞了,趕緊再送上一個,在歡喜中又再續上好緣,平安如昔。(攝影:吳惠珍,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下午三點結束任務後,森川阿嬤歡迎大家到她家坐坐,於是,志工就在她家開了一個小小的茶會,分享割稻的心得與點滴。

 

下午三點結束任務後,森川阿嬤歡迎大家到她家坐坐。於是,志工就在阿嬤家開了一個小小的茶會,分享割稻的心得與點滴。(攝影:陳靜慧,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大夥來到阿嬤家,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震撼,一旁被震壞的房間,述說著當時地震的驚恐與可怕。巧合的是鄉親關懷組的志工深小青,地震後一直持續關懷聯絡的鄉親農田也受害,她一直掛念著的就是森川阿嬤,如今都見面了,也安慰了志工懸念的心。

 

逆境中 更要找出希望

 

「慈濟預計在當目地區推動的小農種碳專案,以這次受到的影響還有未來的展望。」謝景貴感恩大家相聚的情誼如家人般,歷久彌新。茶會中,他鼓舞著每個人「雖然災難不斷,但逆境中要找出希望,大家一起向前走。」

 

志工中村瓊珠也提及,平常每日用餐時就是一粒米都不浪費,體驗割稻後,更覺得今後更要用感恩的心來吃每餐飯,感恩農家。

 

志工文武第一次體驗「誰知餐中飧,粒粒皆辛苦」,感覺搶救的,就像是一碗碗的粥。他語重心長說著心中的感觸:「一場大雨,讓一年的收成都沒了,世間無常。我們今日盡一點微力,有一天無常也許在我們身上時,也同樣需要他人的幫助。」

 

在大阪留學的王羿晴,在臺有插秧經驗,第一次體驗收割。他分享,自己是廚師,更要學習對食材的尊重,對食物的了解,今也更深刻感受到什麼是「粒粒皆辛苦」。

 

吉田忍女士心有戚戚焉,她說,以後用每一餐飯,都更要感恩再感恩,還有每次和大家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志工們傳達出的熱情,也變得更有元氣。這是她第九次參加慈濟的志工活動,前八次都是參與見舞金發放。這次的豪雨成災,她第一時間就到石川縣政府的網頁報名志工活動,因為人數額滿而無法如願,當一聽到慈濟也要走入災區,她馬上來報名。

 

 

吉田忍女士這是她第九次參加慈濟的志工活動,前八次都是參與見舞金發放,這次來割稻,她收穫滿滿,感恩說著:「慈濟尊重鄉親的需求是對的,這樣一直做下去就對了。」(攝影:楊景卉,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幫忙農民修整、扶正被水災沖刷的稻米,協助需要被整理的田地,這也是一種志工的行動,我覺得不僅僅只有清理家裡、爛泥巴,只要是幫助有困難的人,都是一種志工行為。」吉田忍女士事不分大小,只求盡一己之力,她收穫滿滿,感恩地繼續說著:「慈濟尊重鄉親的需求是對的,這樣一直做下去就對了。」

 

下午三點,修田先生其中的一片農田終於完成收割。年初的地震已經讓他心靈受創,這次又遇到水災,完全沒有往前走的力氣,他去農林水產省申請志工來幫忙,但得等到三個星期後,沒想到,慈濟志工毛遂自薦。

 

「我一開始是拒絕您們,是因我覺得,這樣粗重的工作不是大家做不到,而是覺得對大家很不好意思。但是,慈濟人跟我說:『我們可以』」修田先生娓娓道出他的感動,尤其看到割稻時志工們迅速的身影就覺得很安心。臉上的愁容不再,他笑著說道:「大家做得比我預期的還要棒,對我來說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更有向前的勇氣。」

 

天災接二連三,讓人徒呼負負。一方有難八方馳援,來自日本各地的志工再次匯聚,賑災復興家園,志工們負重前行。(攝影:楊景卉,地點:日本,日期:2024/09/28)

第 13 頁 共 19 頁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Main Menu

  • Home
  • SSO login
  • 登入表單
  • 各據點消息

Login Form

  • 忘記你的密碼?
  • 忘記你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