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backend
  1. 你目前位置:  
  2. Home
  3. 社區故事

社區故事

當熟悉的〈祈禱〉旋律,在菩提電視臺上響起。此刻,所有人虔敬合十,一句一和,望著螢幕上都是自己與團隊在藍毘尼留下的足印,內心百感交集,感動無法言喻!(攝影:馬健智,地點:尼泊爾,日期:2024/09/01)

尼泊爾語〈祈禱〉首播 熟悉旋律傳唱佛國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9月13日
點擊數: 114

「今天2024年9月1日,是尼泊爾慈濟很殊勝的一個日子,也是歷史的一刻,因為今天慈濟尼泊爾版的〈祈禱〉,在菩提電視臺首播。」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醫師(濟連)道出心底的感動,由衷感恩加德滿都「菩提電視臺」助緣播送,更盼這共振的聲符,在佛國成為淨化人心的一股力量。

 

馬來西亞分會副執行長陳吉民醫師(右),代表慈濟由衷感恩執行長桑吉(右二)助緣播送,更盼這共振的聲符,在佛國成為淨化人心的一股力量。(攝影:馬健智,地點:尼泊爾,日期:2024/09/01)

 

新馬慈濟志工在尼泊爾長長的耕耘路,經常帶動當地村民一起唱〈祈禱〉,但因許多居民不明白中文和英文,志工於是著手製作尼泊爾語的〈祈禱〉,當下祈願時,更能深刻明瞭感受歌曲的內涵。志工們來到電視臺,和電視臺執行長桑吉(Sanjeeb Tuladhar)一起推廣,讓正向膚慰人心的歌曲傳唱佛國。

 

祈禱 迎接感恩的一刻

 

為了這殊勝的一刻,志工們在清晨六點半便抵達菩提電視臺,當桑吉與志工象徵性的一同按下播放鍵,在掌聲中迎接這感恩的一刻。

 

慈濟尼泊爾版的〈祈禱〉,2024年9月1日在菩提電視臺首播,當電視臺執行長桑吉(中)與志工象徵性的一同按下撥放鍵,在掌聲中迎接這感恩的一刻。(攝影:馬健智,地點:尼泊爾,日期:2024/09/01)

 

悠揚的絲竹聲緩緩流淌,伴著輕柔堅定的空靈聲韻,熟悉的〈祈禱〉旋律,但這次卻是尼泊爾語的版本,在菩提電視上響起。此刻,所有人虔敬合十,一句一和,望著螢幕上都是自己與團隊在藍毘尼留下的足印,內心百感交集,感動無法言喻!

 

「大家都非常的感動,看到慈濟的祈禱歌,已經在尼泊爾空中播放,菩提電視臺也決定在早上七點,跟中午一點半兩個時段來播放。」陳吉民醫師滿心歡喜,因兩個時段與花蓮本會和全臺慈濟會所,放送時間一樣,這分連結讓愛超越籓籬,飛越千里,善念共振,直達諸佛聽。感動之餘,陳醫師也說起了所有志工們的心聲:「希望透過祈禱,能夠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進而天下無災。」

 

新加坡分會副執行長邱建義(濟澍)也由衷說著感動:「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歷史,感恩我們聚在一起,共同為這個重要的日子來祈禱。」這條篳路藍縷的佛國拓荒路,志工們承師志報佛恩,弘法利生,而他與太太李國香(慈坪)攜手同行。

 

足跡 拓印佛法一步步

 

莊嚴的旋律,配上志工在尼泊爾的足跡,畫面上記錄志工的每一步,從藍毘尼花園佛陀誕生的摩耶夫人廟,清晨天未亮,志工虔誠誦經開始;帶動村民浴佛,了解佛陀教法;一場場的愛灑,米撲滿回娘家;改善教育找回輟學的孩子;一間間的組合屋,給弱勢村民一個遮風避雨的家;2023年11月西部山區大地震,及時伸援緊急搭建簡易教室、物資發放;一村一協力,佛法遠播落實村莊……

 

最後畫面又拉回摩耶夫人廟,志工三步一跪拜,虔誠叩首,誦經禮佛,定格在白雲幻化的藍天下。三年多來志工們踏踏實實地一步步拓印佛法,回饋佛陀故鄉;用盡全力,翻轉貧困人民的生活,改變命運。祈禱的當下,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讓大家紅了眼眶。

 

「本土志工蘇曼(Suman Shrestha)的爸爸,是一位當地很出名的詩人,就把我們的〈祈禱〉翻譯變成尼泊爾語,也非常的優美。」陳吉民醫師道出尼泊爾版〈祈禱〉的由來,在慈濟會所播放時,很多志工感動到淚流。聽到歌曲,再看到大家在尼泊爾的付出身影,唱和的時候,眼眶裡含著淚水,澎湃的情緒,久久不能自己。

 

本土志工蘇曼(Suman Shrestha)的爸爸,是一位當地很出名的詩人,志工請他把慈濟的〈祈禱〉翻譯成尼泊爾語,詞意也非常的優美。(圖:慈濟基金會)

 

他也強調一切都因證嚴上人的悲心宏願,要回饋佛國回報佛恩,不只是聞聲救苦,還要把佛法帶到佛陀的故鄉,如今期盼透過菩提電視臺把「正信佛法」再往全球來播放。

 

菩提 佛法傳遍全世界

 

菩提電視臺是當地唯一的佛教電視臺,致力在弘揚佛法,慈濟的深耕發展,也是重要的傳播內容。

 

2023年,菩提電視臺協助慈濟,在藍毘尼直播浴佛法會,今年(2024年),進一步播放大愛電視臺節目,一同傳播弘法。自元旦起,每週一、三、五,在菩提電視臺和該臺網路播放《證嚴法師說故事》、《人間菩提》,還有〈祈禱〉,共三十分鐘的節目,讓村民可以更容易接觸佛法,改變一生。

 

對於上人依教奉行,慈悲濟世的宗教家情懷,桑吉先生看見佛國的希望,全然推崇,不遺餘力幫助志工,他語重心長告訴大家:「六分鐘的祈禱歌曲,讓我們了解慈濟在世界各地的足跡。」

 

志工們把握因緣,也在菩提電視臺誦讀《無量義經》,梵唄聲中,以音聲作佛事,寧靜祥和的氛圍,繚繞在錄音室。桑吉先生也宣布,十月即將播出佛陀講述的《無量義經》,此經已翻譯成尼泊爾語,目前正在做最後的檢測,也將印製成尼泊爾版分送給民眾。

 

志工們把握因緣,也在菩提電視臺誦讀《無量義經》,梵唄聲中,以音聲作佛事,寧靜祥和的氛圍,繚繞在錄音室。(攝影:馬健智,地點:尼泊爾,日期:2024/09/01)

 

「真的很感恩菩提電視臺,為了傳播正信佛教,非常的努力,電視臺計畫早上播放唱誦《無量義經》,下午播出三十分鐘解說《無量義經》的節目。」陳吉民相信集結所有的力量,佛法遠播,指日可待。

 

活動最後大家以合影留下永恆,這分標記著慈濟與菩提電視臺,齊心協力的弘法大愛,將正信的佛法和佛陀的教誨與精神,回歸佛國法源地,傳向全世界,更深刻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如今,不同語言的慈濟〈祈禱〉歌選,依然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誠如歌詞,「大家一起來祈禱,從不同角落地點,祈求平安吉祥滿人間。」它將在尼泊爾傳唱開來,在靜思中感恩,佛國子民生命從此不同。

 

活動最後大家以合影留下永恆,這分標記著慈濟與菩提電視臺,齊心協力的弘法大愛,將正信的佛法和佛陀的教誨與精神,回歸佛國法源地,傳向全世界。(攝影:馬健智,地點:尼泊爾,日期:2024/09/01)
擔心在施工過程造成交通不便,或產生噪音,慈濟志工帶著伴手禮,拜訪附近商家,請鄰居體諒,也替未來的住戶先跟鄰居結一分好緣。(攝影:張揚川,地點:花蓮,日期:2024/09/09)

0403震災援建將動工 志工兵分三路敦親睦鄰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9月12日
點擊數: 126
  • 入口組織焦點
  • 慈善
  • 國內
  • 臺灣
  • 0403花蓮地震
  • 延伸閱讀標籤: 0403花蓮地震
  • 報導地點: 花蓮

0403花蓮地震後,很多老房子不堪居住,慈濟跟縣政府合作援建大愛屋,分成兩種房型,總計有144戶可以入住,地點在花蓮市廣東街和信義街的街口。

 

援建將動工 伴手禮結緣

 

這是慈濟在發祥地花蓮,首次為受災及弱勢者興建現代化集合式住宅。由縣政府提供土地,慈濟負責援建,預計9月14日進行動工典禮,最快明年完工。在動工典禮前,擔心在施工過程造成交通不便,或產生噪音,9月9日慈濟志工先帶著伴手禮,挨家挨戶拜訪街坊鄰居,請鄰居體諒,也替未來的住戶先跟鄰居結一分好緣。

 

主計里里幹事縢麗玲(左)帶領慈濟志工向大愛屋工地周圍住戶敦親睦鄰。(攝影:張揚川,地點:花蓮,日期:2024/09/09)

 

根據統計,花蓮縣內建築結構嚴重受損、不堪居住的紅單受災戶有七百戶,而被貼上黃單待修復者則有一千一百多戶;拆除重建作業已經開始進行,另有三十多棟受損建築申請「弱層補強」。安置部分,受災鄉親或依親或住進特約旅宿,政府也提供租屋補貼,但還有些人需要中繼住屋的幫助,以度過房屋重建或修繕完成前的過渡期。

 

建築基地位在花蓮市信義國小附近,由花蓮縣政府提供。這座ㄇ字型的建築預計興建五層樓,一樓包含社區中心及機房、梯廳及停車場;二樓以上的居住區共有112間套房,以及雙房32間,可容納352人;並設置電梯與無障礙設施等。

 

不辭勞苦 敦親睦鄰

 

「敦親睦鄰Go Go Go!」78歲的志工劉菊英才剛動完頸椎手術一個多月,穿著鐵衣,卻自許穿的是柔和忍辱衣,頂著大太陽,克服萬難跟組隊一起出勤務;先生廖學勳不捨,卻非常支持太太:「她自己願意出來,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劉菊英說:「可以走,我們就走,會做一定要做,可以出來滿好的,頭腦比較清新,在家反而會變遲鈍。」

 

擔心在施工過程造成交通不便,或產生噪音,慈濟志工帶著伴手禮,拜訪附近診所,請鄰居體諒,也替未來的住戶先跟鄰居結一分好緣。(攝影:張揚川,地點:花蓮,日期:2024/09/09)

 

慈濟援建花蓮縣政府的大愛屋,位於花蓮市區的商圈,工地即將動土,志工準備伴手禮,分成三條路線,穿梭巷弄,拜訪街坊鄰居。慈濟志工楊彰文對住戶說:「動工後,可能會造成干擾,要先來拜訪,歡迎動土典禮當天,也能夠來參加活動。」「謝謝,你們很有禮貌。」慈濟志工陳俐芬也說:「大家一起來祝福災民可以越來越順利。」

 

慈濟志工陳俐芬(右)致贈大愛屋工地周圍住戶伴手禮:「大家一起來祝福災民可以越來越順利。」(攝影:張揚川,地點:花蓮,日期:2024/09/09)

 

社區有難,共體時艱,只希望儘快讓受災鄉親的心安定下來,社區居民曾小姐表示:「時間真的拖滿久,天氣炎熱,又有颱風,還有大小數不清的地震,希望大家趕快有個地方居住,也可以安定身心;不管到哪都會有工地,趕快完工就好了。」社區居民林小姐也說:「大家要互相,因為他們沒有房子可住,工程難免會吵,忍耐一下就好了。」

 

動工後,可能會造成干擾,先來拜訪鄰居,歡迎動土典禮當天,也能夠來參加活動。(攝影:張揚川,地點:花蓮,日期:2024/09/09)

 

「水果和月餅,應景的,祝你中秋節快樂。」「好,謝謝!」慈濟志工雙手奉上伴手禮給社區居民,藍天白雲的志工身影不畏艷陽高照,走訪30戶鄰居,無私大愛,只為凝聚社區美善。

《經典》雜誌特展開幕時,市府、人文志業、貴賓代表等人一同剪綵。(攝影:陳惠玲,地點:基隆,日期:2024/09/03)

《經典》雜誌特展 帶您進入基隆的前世今生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9月09日
點擊數: 86

由《經典》雜誌、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主辦,基隆文化觀光局、慈濟基金會協辦的《經典》雜誌X基隆美術館影像展,於9月3日在基隆文化中心美術館盛大開展。展期從9月3日至9月29日止,展區有三大主題:「你必須知道的基隆」、「打開海港時光盒」、「經典The One」。

 

「你必須知道的基隆」展區中,揭開1626年至今的歷史面紗,透過影像、畫作、照片,追溯近四百年前,從西班牙、清朝、法國、日本統治各階段歷史,見證基隆如何因地理位置,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躍上國際舞台;「打開海港的時光盒」以基隆的景點記憶出發,讓你在走訪景點時,能有不同的趣味;「經典The 0ne」是經典25週年的影像盛宴。淬煉自三百期雜誌,累積逾二千五百萬文字, 四萬張攝影作品及無數插畫作品。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向基隆市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解說展區作品。(攝影:陳惠玲,地點:基隆,日期:2024/09/03)

 

照片說從前 志工用心聽

 

基隆文化中心的玻璃門一打開,便能看到美術館裡木板隔成的長方形展區。展區正中央有個通道,右側寫著「你必須知道的基隆」幾個大字,然後以此延伸向右,是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統治基隆這塊土地的簡介,在通道左側是基隆的地圖,標題寫著:「基隆鳥瞰圖」,轉角處便是「打開海港的時光盒」。這兒陳列的是基隆的礦業巨擘林開郡興建的洋房、基隆中元祭等的老照片,通道的兩邊是一禎禎經典雜誌精心挑選的攝影照片及插畫作品,展場雖小,但這些精緻的照片,來的不易。尤其是清法戰爭的照片,原是軍事用途,收藏在法國工部門的地理協會,《經典》雜誌取得授權,才能出現在展區呢!

 

歷史專家舒瑞國博士在清法戰爭時薩勒拍下的珍貴照片前導覽,說著戰爭時的情形。(攝影:陳惠玲,地點:基隆,日期:2024/09/03)

 

基隆區的志工們為了做好導覽的工作,早在8月25五日,80多位工作者即參與研習課程,在鄭勝奕老師的講解下,對於基隆的時光背景、故事,在不同的統治者統治下,呈現的不同風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更明白基隆防空洞多,砲台多的原由,志工們個個蓄勢待發,要把一個個的故事與基隆的民眾分享。

 

開幕典禮前,基隆年輕耆老曹銘宗、文史工作者江煜勳、舒瑞國博士等貴賓陸續抵達會場,歷史專家舒瑞國博士沿著展場路線前進,看到清法戰爭時薩勒Firon Andr'e Salles拍的照片,駐足在照片前,指著照片,解說著照片中昔時的基隆景點,今時所在的位置。

 

文史工作者江煜勳(清法戰爭專家)滔滔不絕說著歷史的變化,地理的屏障,讓戰爭得以消弭。(攝影:陳惠玲,地點:基隆,日期:2024/09/03)

 

有兩百年歷史的慶安宮,廟前是大海,他指的照片中的慶安宮位置,在場的觀眾圍上去,睜大眼睛找尋慶安宮在哪裡,找到了,不約而同地說著:在這裡,這裡是慶安宮。舒博士看著照片說著故事,大家亦步亦趨地跟著,把清法戰爭的歷史記在心裡,博士在一禎一禎照片前流連忘返,頻頻的讚嘆薩勒,當年扛著五十公斤的攝影器材拍照,留下這些照片,真的不簡單,更對於《經典》雜誌能找到照片展出,佩服不已。大家在舒博士的導覽後,看著照片,回顧著基隆的歷史。

 

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左)在舊照中尋找慶安宮所在。(攝影:陳惠玲,地點:基隆,日期:2024/09/03)

 

連結人文歷史 生根發展基隆

 

志工郭文斌參觀展區的三大主題後,環視著展區,感慨地說:「基隆有四百年的歷史,曾經繁華過,是國際商港,位於仁愛區孝一路二十三巷其鄰近的商店跟街區委託行林立,販售舶來品,吸引了許多商家、貴婦到此批貨、採買,今非昔比,委託行沒落了,現在基隆人都往台北百貨公司消費了。」他提及基隆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必爭之地,幾次戰役後留下許多砲台,砲台位置居高臨下,能俯瞰湛藍的大海,是基隆可開拓的觀光資源,希望藉此次展覽,能被發現,進而開發。

 

長年生根歷史、生態、人文、關懷等議題的《經典》雜誌,在清法戰爭140週年特別規劃「你必須知道的基隆」特展,希望透過立體的展覽,讓路過的人了解基隆的歷史,連結人文、歷史生根基隆,更愛基隆這塊土地,《經典》雜誌王總編志宏先生說到,副市長、議長等部門貴賓蒞臨會場參觀展區,他們都受到了感動,並決定用心在這區塊,這是最棒的事,也是舉辦這次活動的初衷。期待今後的基隆有不一樣的風貌。

 

約莫十一點剪綵,市府、人文志業、貴賓代表人員移至門口,大家在紅帶後排成一列,手持剪刀,剪斷紅帶,「你必須知道的基隆」《經典》雜誌影像展正式開展,為期一個月,慈濟志工以最熱誠的心,迎接市民來認識基隆的前世今生。

智利慈濟於9月1日,與擁抱你基金會(Fundación Abrazarte)、費迪南德阿拉貢童軍團隊(Scouts Fernando de Aragón),一起為馬波喬河(Mapocho)橋下的十個弱勢家庭,送上物資與關懷,小女孩歡喜領受。(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智利三個慈善團體 說一條河流的故事

細節
作者 葉臻
分類: 社區故事
發佈: 2024年9月05日
點擊數: 76

「住在那裡的孩子們,每天吸食強力膠、汽油、毒品、喝酒,染上了不好的習慣,幸好『擁抱你基金會』負責人皮婭(Pía Salas)女士帶他們離開那個地方,與市政府一起幫助他們建設簡易屋。」智利慈濟志工吳惠蘭娓娓道出,二十年前住在馬波喬河(Mapocho)橋下孩子的故事。

 

歲月光陰,如今當年橋下的孩子已經為人父、為人母,往事不堪回首,也不願意小孩步上他們的後塵,期待孩子們能有一個不同的未來。「所以我們三個不同的慈善團體,才聚集一起來幫助這群社會上的弱勢家庭。」吳惠蘭眼裡藏著不捨,接著說明9月1日發放的原由,就盼愛的力量加乘變大……

 

集結善念 一呼百應齊力行

 

智利慈濟於9月1日,在僑聯總會友誼會館,舉辦2024年冬季的最後一場發放,這場冬令發放,志工與擁抱你基金會(Fundación Abrazarte)、費迪南德阿拉貢童軍團隊(Scouts Fernando de Aragón)兩個慈善團隊,一起為原本住在馬波喬河(Mapocho)橋下的十個弱勢家庭,送上物資與關懷。

 

他們已從橋下搬遷到貧民窟,僅靠著微薄的收入,艱困的日子無以為繼,於是三個慈善團體聯手舉辦發放,解決燃眉之急。

 

為了這場發放,8月25日星期日早上九點,志工吳惠蘭、廖欽久與塞薩爾(Cesar)三人,利用假日來到大賣場採購物資,除了要善用每分善款,仔細比對價錢,還要選擇學童們最適合的餐點、餅乾;還有十個家庭需要的洗髮精、沐浴乳等等消毒、清潔民生用品。

 

賣場的員工一聽到,是慈濟人在採買要發放的物資,二話不說立刻搬來登高梯子,協助志工們從高處搬下所需的品項。三臺推車物品堆得滿滿,愛也漫溢,裝滿了兩位志工的車。

 

除此之外,當地的善心人士梁政淵,多年來一直護持慈濟慈善救濟。每次的捐助活動他從不缺席,一次次的運動鞋捐贈,幫助無數的弱勢家庭,這次一樣熱心提供,更令志工感念在心。

 

志工們蹲下身來為孩子們試穿運動鞋,有了讓孩子們奔跑無顧慮的新鞋,感恩聲此起彼落,孩子開心不已。(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而發起發放活動的費迪南德阿拉貢童軍團隊,志工對他們的關懷由來已久。8月31日,塞薩爾與志工凱瑟琳(Katherine),也為9月7日學校即將舉辦的童軍生活營,兩天的行程共有一百一十個孩子參加,兩人帶著多樣物資來贊助。捐贈儀式,由塞薩爾代表慈濟來贈與,童軍們以熱情地掌聲來回報這無私的愛。

 

新生力軍 聚微光照亮暗角

 

9月1日星期日,一早八點三十分,慈濟團隊十二人就來到會館,分工合作,忙著卸下物資、布置會場,童軍團隊也趕緊來幫忙,一起包裝優酪乳,備好送給學童的營養午餐。

 

志工把握機會推素,在午餐提供蔬菜卷,由凱瑟琳承擔任務。一張薄餅包入萵苣、蕃茄粒、玉米粒還有素肉,多種蔬菜搭配,不僅顏色吸睛更營養美味。

 

志工把握機會推素,在午餐提供蔬菜卷,由凱瑟琳(左)承擔任務,她不畏手腳病痛,仍穿起志工背心,做得歡喜。(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其實凱瑟琳難行能行,「她的手因為缺少維他命,手疼痛不已也影響到腳,舉步維艱,必須長期治療。」看著凱瑟琳不畏病痛,仍穿起志工背心,做得歡喜,吳惠蘭滿心讚歎!

 

「參加活動這些大童軍,他們正是童軍的最後一個階段。之後就是擔任指導、引導小童軍們。」活動的第一階段,慈濟志工和童子軍相見歡,童子軍指導員弗朗西斯科先生(Francisco),解釋來到現場的童子軍身分。

 

並且說明:「我們的童軍三角捲披肩,只有在付出的時候我們才送的一個重要紀念品,必須要有社區服務才能獲得此一榮譽。」語畢他先示範為艾琳童軍(Aline)繫上一條披肩,並感謝對方的奉獻。

 

童軍代表艾琳(後右四)分送童軍三角捲披肩給參與的每一位志工,感恩大家為社區的付出。(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接著童軍代表艾琳分送童軍三角捲披肩給參與的每一位志工,一樣感恩大家為社區的付出。慈濟團隊也有兩位年輕的身影,羅西歐(Rocio)、佛羅倫斯(Florencia),吳惠蘭向大家介紹:「兩位慈青也是童子軍,她們今天一起來服務社區。」

 

「這次為援助貧困家庭的活動,我在大學裡認識了這些弱勢家庭,也認識了擁抱你基金會負責人皮婭女士,所以才發動此次的活動,很感謝您們的援助。」艾琳說出自己的初發想,更由衷感恩大家的成就,讓夢想成真,讓愛落實。

 

「您們發起這個很美麗、很有意義的活動,我代表慈濟基金會感謝您們的參與,給我們一個掌聲吧!」塞薩爾回饋著心中的感動。

 

吳惠蘭也邀請凱瑟琳來說說話,她未開口淚就先流,吳惠蘭告訴大家,凱瑟琳是基金會的志工,現在生病了,手、腳出現了問題。她今天如往常般的參與慈濟的活動,基金會會來支持與補助她的醫療費用,「希望你早日康復,因為你是我們的姊妹。」吳惠蘭這番話又讓凱瑟琳紅了眼眶,而所有的志工全都為她加油打氣,在她止不住的淚水中,愛凝聚了在場每顆心。

 

馬波喬河 愛的河流緩流淌

 

十點半擁抱你基金會負責人皮婭女士帶領著照顧戶來到會館,皮婭敘述當年如何幫助這十戶街友們扭轉他們的人生,過正常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省吃儉用至少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擁抱你基金會負責人皮婭女士(右三)帶領著照顧戶來到會館,與志工相見歡。(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時間拉回2005年10月12日,擁抱你基金會是女演員皮婭創立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放棄了前途光明的電視事業,前往馬波喬河尋找被遺棄的孩子,與他們分享愛與藝術的擁抱。

 

馬波喬河的橋樑涵蓋了數十個故事,家庭暴力、遺棄、毒品、酒精、濫交、犯罪、零未來。這一現實促使女演員皮婭女士涉足這社會最底層的暗角。她對自己說:「我想獻身於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我要選擇來自馬波喬河的孩子,因為他們是最被遺棄的人,沒有人相信他們,沒有人救濟他們。」就這樣,她沿著河邊走,尋找孩子們,直到到達布爾內斯灣 (caleta Bulnes)。

 

這位曾出演《Marrón Glacé》、《情很時尚》和《天使的影子》等肥皂劇的女演員,開始了一個緩慢的故事。每次幫助別人時,她都會感到心靈的豐富和快樂。正是這些無私的付出,使得她的人生變得更加多彩和有意義。

 

「在那次與對方的會面中,我開始提供陪伴,都出於我內心的了解,而不是書本的所學習的,甚至帶孩子們到我家,帶我的孩子們到海灣。我無法再與他們分割。」她補充說明:「我知道上帝給我有一個偉大的使命。」而今,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多資源與力量,她帶著她的孩子們來到會館。

 

這天,冬陽普照,活動開始,團隊設計一個又一個的遊戲,塞薩爾帶動大家,不分慈濟人、童軍、照顧戶全都玩在一起,笑成一團。另一個遊戲是接力比賽,藉由活動給孩子們正確的觀念,不要整天沉迷在網路世界裡,遠離吸毒偷竊的環境,建立一個新的人生觀。童軍與慈青以無限的精力表達對生活的態度,引導這些孩子們以善的力量回饋社會、奉獻社會。

 

「慈濟基金會在臺灣創立的,已走過五十八個年頭, 證嚴上人帶領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毛錢,投入竹筒裡從此開始慈濟的志業。」志工塞西莉亞(Cecilia)不忘向每個人說明愛源於臺灣,來自慈濟上人的教導。

 

「一、二、三木頭人」屋外廣場上童軍帶領著大夥玩著遊戲, 一、二、三木頭人,考驗每一個人的定力,有些人受不了就哈哈大笑,笑聲響徹雲霄,有趣極了!另一頭,三位女性志工也來到廚房,用心切著番茄丁,準備一百二十份的蔬菜捲。

 

「一、二、三木頭人」屋外廣場童軍帶領著大夥玩著遊戲, 一、二、三木頭人,考驗每一個人的定力,有些人受不了就哈哈大笑,笑聲響徹雲霄,有趣極了!(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心存感恩 擁希望不再飄零

 

活絡筋骨的歡樂後,大夥來到一旁的長桌稍作休息,吳惠蘭與一位媽媽話家常,聽著媽媽說起過往:「我很小就離開家裡,因為與家人有衝突,我的媽媽在我是嬰兒的時候就拋棄我了。我與祖母一起住,在我十二歲時常與祖母起衝突,後來我就離家出走。」從此她成了街友,又認識了另一位街友,當年十三歲,這是她認識的第一位街友。

 

「那一年在橋下都是一些小孩子,陸陸續續聚集其他離家出走的孩子。」吳惠蘭關心問著:「你們住在橋下怎麼維持生活呢?」她說:「我們都以回收為生,在垃圾堆裡找到泡棉床和毛毯。有時候大人們會出來問我們在做什麼?」

 

他們就回答大人:「『我們在找食物』運氣好時,好心的阿姨就送我們食物和物資。我們住在橋下,搭建了一間簡易屋,那時候有二十幾個孩子住在那裡。」二十多個孩子,沾染惡習,那段墮落蒙塵的曾經,宛如煉獄,幸得皮婭女士帶著他們離開,搬往貧民窟,如今她也當媽媽了,生活雖然還是難,但至少不在地獄裡浮沉,還有希望。

 

午餐時間,照顧戶、童軍們盡情享用清爽又可口的素食餐點,個個都說好吃。孩子們拿到優酪乳餐點和運動鞋,開心不已。吳惠蘭雙手合十道感恩,藉此機會以身教教導孩子們要懂得感恩說「謝謝!」,小女孩馬上學會,合十回饋,在愛中。

 

午餐時間,感恩戶、童軍們盡情享用清爽又可口的營養素食餐點,個個都說好吃。(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塞西莉亞彎下身來為孩子們試穿運動鞋,小女孩一個不小心跌坐在地板上,大家開心得笑哈哈。一位媽媽感恩地說:「感謝慈濟,孩子正好需要一雙運動鞋。」「很漂亮,我們太高興了。」有了讓孩子們奔跑無顧慮的新鞋,感恩聲此起彼落。

 

緊接著發放生活物資,童軍們自告奮勇承擔發放的志工,志工則在一旁協助照顧戶。「不能相信有人可以捐這麼多的物資。」「今天太幸福了,感謝慈濟、感謝上帝。」在彼此都感恩中,這如及時雨的幸福,讓溫情處處飄送。

 

物資發放,童軍們自告奮勇承擔發放的志工,志工則在一旁協助照顧戶,在彼此都感恩中,這如及時雨的幸福,讓溫情處處飄送。(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吳惠蘭蹲下身子教導孩子認識麥片盒子上的字,她深信「教育是脫貧的唯一方式」,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吳惠蘭(左)蹲下身子教導孩子認識麥片盒子上的字,她深信「教育是脫貧的唯一方式」,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很難表達我們的喜悅,我的孩子們獲得不能相信的援助,太感謝您們了。」皮婭女士激動說著。在逆境中的孩子,因有人伸出手,拉了一把,從此有了方向,不再飄零,這分集結大眾愛心的關愛與援助,在發放中歡喜團聚,故事也將持續說下去……

 

在逆境中的孩子,因有人伸出手,拉了一把,從此有了方向,不再飄零。這分集結大眾愛心的關愛與援助,在發放中歡喜團聚,故事也將持續說下去。(攝影:廖欽久,地點:智利,日期:2024/09/01)

第 15 頁 共 19 頁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Main Menu

  • Home
  • SSO login
  • 登入表單
  • 各據點消息

Login Form

  • 忘記你的密碼?
  • 忘記你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