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公告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基金會公告
- 點擊數: 88
敬愛的鄉親們: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深夜驟然來襲的強震,讓大家受到驚嚇了!
一月廿一日凌晨零點十七分,正當大家準備入睡或熟睡之際,在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芮氏規模六.四地震,深度僅九.七公里,嘉義縣地區、臺南及高雄地區都感受到地震的極大搖晃,隨即臺南楠西、玉井地區陸續傳出災情……
透過新聞畫面,看到鄉親驚慌疏散、家園受損的景象,證嚴感同身受一夜難眠,分分秒秒都在關注著新聞訊息,內心倍感煎熬不捨;思及鄉親因餘震不斷,惶恐不安,徹夜不敢入睡,必須忍受長夜的折騰,同感鄉親們的處境與心情,可以想像,這樣的心情是多麼地沉重!實在是苦不堪言!
在地震後的第一時間,慈濟花蓮本會隨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啟動救災機制,隨時了解需要關懷的受災鄉親與提供物資需求。同一時間,慈濟志工在臺南各災區展開安撫鄉親驚恐的行動,時值氣候天寒地凍,凌晨三點將福慧床、毛毯、福慧隔屏送達災區安置所,並送上熱騰騰的薑母茶,讓救災警消人員及受災鄉親得到些許溫暖。一早天未亮,臺南志工備妥五百份早餐,以供鄉親使用。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是慈濟人的心情,震後持續為受災鄉親提供熱食,膚慰鄉親惶恐的心靈。在餘震稍歇,即時進行安心家訪為受災鄉親送上安心祝福禮,表達全球慈濟人誠摯的關懷與祝福。
面對近來重大天災不斷,人人應居安思危,彼此發揮一分善的力量。天地破壞威力強勁,是眾生共業所感招;共惡業積成災難,共善業積成福報。這次地震,震撼人心,將大家在睡夢中震醒;但願這樣一震,能喚醒大家有所警覺,期勉大家發揮虔誠的愛心,付出真誠互助的行動,期望能感動天地!
天災擋不住,唯有淨化人心,所以,我們要不間斷地呼籲虔誠祈禱,不間斷地呼籲大眾響應齋戒茹素,不間斷地呼籲一再提醒這些信念。當前國際間,天災人禍並起,人心波動不已,但盼這陣波浪能早日平順地過去。相信黑暗終將過去,黎明一定會到來;鄉親未來的路不會孤單,慈濟人願意隨時傾聽,長期陪伴,期盼鄉親們可以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人世間讓人煩惱的事情實在很多,然而,無論如何,我們要把握因緣,能做的就要儘快去做、積極去做!只要人人共造福、共行善,人心轉惡為善,天下自然能轉禍為福。讓我們一起為臺灣祈禱,為世界祈禱,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釋證嚴
二○二五年一月廿二日

- 細節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基金會公告
- 點擊數: 82
洪校長、諸位嘉賓、老師、同學及慈濟菩薩們:大家好!
歲暮已至,春天不遠,在此萬物更新的季節裡,感恩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共同為豐田國中築夢樓啓用典禮獻上祝福。
豐田國中於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創校,歷經各屆校長用心經營,結合師生群策群力,校務蒸蒸日上。學校重視開發學生多元潛能,除了創立原住民音樂班,並且設置體育班培養足球、籃球運動人才成果顯著,是臺東地區體育發展的重點學校。
體育班為學校辦學特色,慈濟基金會自一○六年(西元2017年)起補助球隊住宿生餐費。志工與師生長期互動,關懷大家的生活需求,帶動孩子們定期每週半天做環保,體驗蔬食生活,學習奉茶感恩父母師長,師生彼此間已培養出如同家人般的情感。練球之餘,志工也陪伴孩子們到臺東仁愛之家等慈善機構關懷長者,或掃街敦親睦鄰,透過學習志工服務,讓他們體會人間的善與愛,循環不斷。
然而,這些孩子們多數來自花東偏鄉地區,有些學生一年有十個月的時間在學校,因此住宿的需求十分殷切。但是原宿舍為教室臨時改建,歷經歲月的淘洗,更顯斑駁簡陋,空間擁擠,動線不順,整體生活機能不足。因此縣府與學校亟待重建,以保障全體住宿生的安全與便利。
啟動宿舍援建工程,乃當務之急;慈濟盡心竭力,希望打造安全無虞的生活空間,讓孩子在友善的環境中快樂學習。經由營建工程單位前往勘察評估後,於一一二年(西元2023年)二月啟建,一一三年(西元2024年)十二月竣工。
欣見孩子們終於可以在新蓋好的校舍舒適住宿,證嚴內心充滿感恩;感恩縣府團隊的支持與協助,還要感恩建築師以及承擔工程興建的營建單位等。明亮寬敞的宿舍已經完成,期待孩子們能在此安心生活、健康成長,更期待善的種子深植在孩子的心中,讓愛的能量生生不息。
最後,也要感恩大家對慈濟的肯定與信任,相信這是大愛互助的最佳見證。感恩校長及老師們對敎育的用心,為孩子們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感恩所有嘉賓共同見證這個美善的時刻,證嚴暨全球慈濟人謹以誠摯的心,獻上無限的祝福,願孩子們德智體群美學業精進,校長、老師及在場所有菩薩,日日平安吉祥,時時歡喜自在!
佛教慈濟基金會
創辦人 釋證嚴
二○二五年一月二日

- 細節
- 作者 葉臻
- 分類: 基金會公告
- 點擊數: 81
親愛的慈濟志工以及所有與慈濟攜手同行的會員和各位好朋友們:
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滿懷感恩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並誠摯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健康,如意吉祥!
2024年是充滿天災、人禍各種挑戰的一年,慈濟基金會始終不忘 上人的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無難」,以台灣為基地,攜手全球志工和支持者,一起將愛與善的力量傳遍每一個角落。感恩有您,讓全世界都能見證台灣的愛心與大愛的軟實力。
關愛弱勢 培育未來
產業變遷貧富差距擴大,使許多弱勢家庭的經濟暫陷困境,有些青少年因此無法繼續升學。慈濟長期關懷,提供多重支持,給予弱勢家庭和孩子堅實的後盾,讓他們能有機會追尋夢想,改變命運。
小敏曾因學習遲緩被貼上標籤,卻用勤奮和毅力證明自己。在慈濟助學與新芽獎學金的支持下,他不僅完成大學金融系碩士學位,還積極參與志工服務,榮獲總統教育獎,並取得16張專業證照。還有小華,面對父親罹癌與家境清寒,依然堅定醫者夢想,在慈濟12年的陪伴下,他克服困難,如願考上國立大學醫學系。愛的力量,讓生命有了新的方向,也溫暖了每一顆心。
2024年,慈濟在臺灣的慈善支出中,有近四成(38.8%)投入幼齡至青年的扶持,包括獎助就學、課業輔導、就業輔導、公益發展與服務、身心靈成長、學校資源建設及營養支持、環境保護教育等,願為弱勢學子注入希望,培育未來的社會棟樑。
天災頻繁 以愛重建
2024年4月3日,芮氏規模7.2的強震重創花蓮,精舍在受創中開設戶外的災害應變中心,上人親自赴災區關懷。每一個避難收容中心都看得見慈濟志工們忙碌的身影,在避難安置中心架設「淨斯福慧環保隔屏」讓災民有私人空間,傳遞尊重與關懷。除熱食、毛毯、應急金外,慈濟攜手華碩捐贈設備給38所受災學校,修繕180戶震傷房屋。與花蓮縣政府合作的144戶「大愛安心屋」正建設中,成為弱勢堅實的避風港。
颱風季接連肆虐,慈濟志工不僅提醒鄉親做好防颱準備,更在風雨過後迅速行動清理家園、關懷災民,串聯青年志工協助校園恢復,送上滿滿的祝福與陪伴。這些行動傳遞的不只是物質的幫助,更是一份安心與力量。
人道援助 寰宇若鄰
一月強震重創日本能登半島,在重災區災後數週仍停電缺水的情況下,台灣本會及日本分會慈濟人馳援災區發放超過3萬8千份熱食與補助金;九月豪雨再襲,動員133人次協助能登居家清掃與農作收割。
摩羯颱風侵襲越南、泰國與緬甸,慈濟在三國發放6,486戶祝福金,並以工代賑6,917人次,讓災民自助、助人。海地豪雨,慈濟提供45個貨櫃大米,合作當地神父、修女會及國家災害防救署普及發放。
辛巴威連年乾旱糧荒,11年間累計鑿井2,334口並設立54個供食站,每日供餐17,000人,另發放600公噸玉米粉予6萬戶次。莫三比克伊代氣旋後扶困至今5年,援建23校希望工程已啟用5校,其中莫凡比斯中學容納6,580學子,規模為全國之最。4個大愛村3,132戶已完成609戶,由莫三比克總統親自主持啟用。
「回饋佛陀故鄉」在印度和尼泊爾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並進,興建大愛村及學校、義診及醫療個案、助學金及職訓、培育志工及靜思語教學扶困賑濟。將現代教育、人文與技職注入亙古不變的社會,讓佛教智慧慈悲重新萌芽。
永續當責 數位賦能
慈濟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堅定而前行。2024年慈濟基金會在ESG治理、永續行動、領導力典範、幸福友善職場與社會創新領域,榮獲國內外19獎項,鼓舞人心。其中《慈濟基金會2022-2023年永續報告書》,獲企業永續報告獎最高榮譽白金獎,更是NGO與政府類唯一白金獎;PaGamO遊戲化學習平台獲英國永續獎金獎的肯定,直指此為真正的創新與新穎,藉由線上遊戲、國家課程擴大對環境的了解,體現慈濟運用創新科技促進環境教育的努力。每一座獎項都是對所有慈濟人行動落實永續公益的肯定,更印證 上人的慈悲創辦,為全球非營利領域成就指標性指引,日不落推動善與和諧的影響力。
在2050淨零排放的行動方面,我們已完成第一步全台十座會所溫室氣體盤查。為達2025年零成長的承諾,正積極推動「綠色創能、智慧儲能、精準用能」,已在48處會所及各志業體設太陽能光電設施、改善耗能設備,並導入純電動公務車和充電樁,推廣低碳交通達減排之目標;面對台灣人口老化、貧富差距擴大,透過全員精進AI科技應用,提升組織效率和服務效能。
國際倡議 青年傳承
慈濟積極參與國際論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與哈佛大學等國際頂尖學府合作、國際論壇等平台,倡議以慈悲利他精神為核心,以素食、環保、人道援助、慈悲科技等多元的永續行動,應對全球氣候挑戰。而跨越宗教與國度的公益交流與援助合作,尤其意義深遠。
慈濟青年在國際倡議中的代表性日益彰顯,他們將「愛與善」的理念傳播至世界,促進各國青年彼此理解、包容與合作,展現了慈濟年輕一代的承擔、活力與慈悲視野。
展望新年 虔誠感恩
58年來,在您的支持下,慈濟的愛心足跡走入136個國家地區,建起257所希望學校,為近23,000個家庭打造溫暖的家。最令人動容的是,全台超過4萬家小店,願意在經營不易的時刻,仍堅持行善,上人稱他們為「富有愛心店」,因為真正的富有,是心中滿溢的愛與善念。
展望2025年,期許永續轉型、智慧轉型和人文轉型三軸同步,積極轉動 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運用人工智慧和數位科技提升慈善效能,秉持人道關懷初衷、建立全球夥伴共善合作。
我們借由科技創新,服務人群,那份濟世救人的初心永遠不變。就像上人所說:「正念勤修學與覺,精進力行菩薩道」。您的每一份愛心,都是照亮世界的光,讓我們一起用善念編織更美好的未來,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大愛精神。
祝福您 閤家平安 日日吉祥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執行長 顏博文 感恩合十
2025年1月1日

- 細節
- 作者 葉臻
- 分類: 基金會公告
- 點擊數: 621
【康芮颱風 證嚴法師慰問信】
敬愛的鄉親們:
大自然的威力不可輕忽,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災難頻傳,強烈颱風康芮挾帶狂風暴雨,在臺東登陸,造成各地嚴重災情,讓大家擔驚受怕了。
颱風來襲之前,適值證嚴出門行腳在外,但仍無時不刻關注颱風動態,提醒人人要戒慎虔誠,提高警覺,確實做好防颱工作。
從海上颱風警報發布時,慈濟花蓮本會在靜思精舍即時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全臺十六個分支聯絡處也陸續成立;各地志工整備物資,因應救災需求,並配合各級政府安置所,提供福慧床、淨斯隔屏等物資,方便避難鄉親們使用。同時,心繫長者及弱勢家庭,趕在颱風來臨之前,及時電話關懷或家庭訪視,確保他們居家安全且糧食無缺。
正如氣象局所預報,康芮颱風來勢洶洶,花東地區首當其衝。各地風雨持續增強,接連傳出災情:土石流衝入民宅、鐵皮屋掀翻、路樹倒塌、電線桿與紅綠燈桿被強風吹倒……從新聞畫面看到滿目瘡痍、觸目驚心的景象,令人心生不忍。
鄉親家園遭受如此災害衝擊,證嚴深感不捨與難安,希望能協助鄉親盡早整頓家園,恢復日常生活。感恩慈濟人及時匯聚愛的能量,在風雨漸歇之際,主動投入社區關懷,並備妥「安心祝福禮」,向受災的鄉親表達真誠的關懷與祝福,也膚慰鄉親驚惶的心靈。
暴風雨已經過去,期待未來風調雨順,祈願我們共同以一分戒慎虔誠的心,疼惜萬物,守護環境,儘量以健康蔬食平衡生態,大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讓善念常存人心,人間才能廣聚福緣。
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虔誠祝福人人平安,家家吉祥!
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釋證嚴 合十
二○二四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