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網

- 細節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入口網
- 點擊數: 529
- 報導地點: NULL
我們的社會需要「復古」恢復傳統社區的溫情。談「情」,不一定是血緣之情,而是清淨的「覺有情」;若能在社區裏提倡敦親睦鄰,讓周遭孤苦無依的人得到細心的照顧、在急難來臨時相互幫助,社會就會處處充滿溫暖。
~證嚴上人
19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間,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出空前的物質富裕時代,建立了世界所稱譽的「台灣經濟奇蹟」;許多因而致富的人,在物質欲望、金錢遊戲中迷失心靈,精神空虛,價值混淆,道德淪喪;在脫序的社會中,人們經歷了物質追求的虛幻,漸漸希求心靈層面的依歸,使得社會所需要的慈善工作已不同以往。
慈濟因應時代需求,針對不同族群、不同社會議題,而規畫不同方案,結合多元的志工文化,輔導陪伴案家,由「治標」深入「治本」,實質的濟世行跡,更獲大眾肯定。


- 細節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入口網
- 點擊數: 217
- 報導地點: NULL
1992年,罹患血癌的留美華裔準博士生溫文玲小姐,回臺灣尋求骨髓配對,然而當時臺灣器官捐贈法令限制骨髓移植必須在三等親以內,她專程返臺請願。由於慈濟從事慈善工作多年,常遇此類個案,而溫小姐返臺請願,再度啟發證嚴上人對此事的關心。1993年5月立法院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案,開放非親屬間的骨髓捐贈。鑑於打開捐髓風氣不易及骨髓資料庫耗資龐大,醫界人士及專家學者便公推由具公信力及號召力的佛教慈濟基金會來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