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慈善
  • 報導地點: 臺灣

臺中東大靜思堂環保輔具平臺,自二○二三年十月中成立至今,提供民眾免費借用、無使用期限的各式環保輔具,其中以輪椅、病床及助行器最受需求。面對日益高齡化的社會,這座平臺以「鄰里互助」為初衷,吸引了許多志工長期投入,其中七成來自社區,也有復健師、護理師、機械師,以及有輔具需求者的家屬。大家分工合作,將繁瑣的服務化為快樂的付出。

 

慈濟臺中環保輔具平臺東大靜思堂據點,從二○二三年十月中成立,成立之初原本只有三十位輔具志工,至今年已加入一百六十多位夥伴。(圖:慈濟基金會)

 

因緣各易愛無差別 輔具志工的多元身影 

 

在東大靜思堂,每位志工都帶著自身的專業與經驗投入,正因為有這些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平臺的服務更顯周全。剛升上高一的陳奕權與鄭凱宬,志工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東大萬能小幫手」。年紀雖輕,卻早已成為平臺裡可靠的力量,假日清晨,當多數同齡孩子還在睡夢中,陳奕權與鄭凱宬已經出現在環保站,年輕身影默默穿梭其間。

 

兩個男孩子出現在東大、成為輔具志工們得利小幫手的因緣各異,他們是默契十足的好搭檔,假日清晨總是一前一後出現在東大校園,換上志工背心或制服,一個在車上接貨,一個在地上遞送,動作俐落,彼此之間幾乎不需言語就能完成分工。即使烈日下揮汗搬運,或是在寒風中彎腰整理,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剛升高一的兩個男孩子每到假日清晨就來參與輔具清潔消毒、維修、運送等勤務,他們的參與,讓據點充滿了活力與愛心。(圖:大愛新聞)

 

他們的熱心不僅止於回收作業,在輔具平臺更是隨處可見。兩人常幫忙清理、維修,有時還會跟隨志工送病床與輪椅到家庭。某次出車過程中,一位志工不慎受傷,他們立刻上前攙扶,主動分擔搬運工作,讓人看見他們的貼心與沉穩。志工李冠慧笑著說:「需要什麼工具,他們都能自己動手做。像是斜坡道不好搬運輔具,他們就設計了一台手拉車,方便推運回收物。」

 

這份靈巧與創意,讓許多原本繁瑣的工作變得更加輕鬆。對其他志工而言,他們就像一雙最可靠的幫手,總能在最需要時適時出現。

 

東大萬能小幫手 在付出中找到方向

 

陳奕權來自單親家庭,起初只是因緣際會接觸輔具平臺,如今假日幫忙已成為生活中最踏實的時刻。他說,每次完成任務後,看見長輩舒心的笑容,心裡總會湧上一股溫暖。他也因為在這裡的磨練,學會使用各式工具,甚至能獨立完成簡單維修,成為名副其實的「十項全能」小幫手。

 

鄭凱宬則是在一次次的送輔具服務中,看見社區裡許多家庭的需要。他說:「希望能送更多輔具,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句簡單的話背後,是他逐漸清晰的人生方向。他不僅在服務中找到自信,也培養出責任感,願意將週末時光投入到這份意義深遠的工作裡。

 

愛心環保 循環延續

 

「付出不求回報,心就自在歡喜。」這句話或許能概括整個東大環保輔具平臺的精神。從社區居民到專業人士,從母親到高中生,每一雙手都在默默地付出,讓需要的人能得到即時的幫助。輔具平臺不僅是一個資源循環的據點,更是一個凝聚人心、讓付出成為日常的地方。

 

隨著服務逐漸擴展,東大靜思堂環保輔具平臺持續陪伴著社區,將這份簡單卻有力的善意傳遞給更多家庭。年輕的身影與長者的智慧一同交織,勾勒出屬於這片土地最動人的服務故事。

 

陳奕權來自單親家庭,在輔具環保站特別覺得有家的溫暖,因此成了東大志工們的萬能小幫手。(圖:大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