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花蓮光復鄉多處受災。災難發生以來,證嚴上人在在叮嚀慈濟人,將愛心與悲心化作實際行動,陪伴鄉親重建家園。

從緊急到重建 應急應需多元援助
慈濟於翌日立即啟動應變機制,投入清掃、慰問與醫療支援。精舍師父也親自深入災區,協助鄉親清理家園,在每個需要的時刻,支持鄉親情緒,送上心靈的安慰。
為協助受災家庭度過難關,10月4日至11日間,慈濟分兩梯次發放慰問金,每戶五萬元,共2,670戶、總金額1億3,350萬元。
這筆慰問金作為鄉親重建初期的應急之用;更重要的是,慈濟在發放過程中逐戶關懷,細心記錄每一戶家庭的狀況與需求。從經濟協助、屋舍與水電修繕,到心理輔導、輔具與就學支援,慈濟均建立系統化資料,後續由團隊持續追蹤與關懷。

醫療守護接力不中斷,健康關懷續延展
花蓮慈濟醫院於9月24日成立臨時醫療站,25日起進駐光復糖廠,連續三天日夜不歇;並因應需求,延伸至受災較重地區設立第二、第三醫療站,甚至主動入戶問診。
18天來,內外科、兒科、中醫、復健、心理等科別醫護與慈濟大學師生投入超過1,300人次,共服務居民4,300人次。
10月11日,醫療任務圓滿階段性告一段落,正式交棒花蓮縣衛生局。慈濟表示,雖然醫療站結束運作,但後續的健康關懷仍將持續展開。

廚房香氣伴重建 服務中心階段圓滿
為支援災區復原,慈濟在光復火車站設立服務中心與行動廚房,持續供應熱食與物資,讓鄉親與志工都能獲得休息與溫飽。
隨著地方狀況漸趨穩定,服務中心與行動廚房於10月12日圓滿階段服務。慈濟將依實際需求與政府調度,滾動式調整後續支援,讓資源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效用。

關懷延展不息 走入長期陪伴
慈濟基金會指出,光復災區援助行動正邁入中長期階段。透過慰問期間的逐戶訪談與資料建置,慈濟人掌握受災戶在經濟、修繕、心理、教育與輔具等多面向的需求,並展開長期陪伴機制。
至於弱勢家庭、獨居長者與身心障礙者,慈濟也會進行家訪,持續追蹤,期盼透過穩定的關懷行動,幫助鄉親早日恢復生活節奏,也讓這段重建之路,充滿安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