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光復後,一股強大且有序的救援力量迅速匯聚。截至今日(九月二十九日)教師節連假,全臺已有近兩萬名民眾,響應慈濟「鏟子超人」清掃行動,展現出驚人的社會韌性與「共助共好」精神。
這場復原行動不僅有政府與民間的高效協作,更創下全臺首例「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災害救援新模式,大幅加速了光復地區的復原腳步。
全臺首例!「無人機+視訊醫療」三分鐘送藥到受災鄉親手中

為克服災區交通中斷的困境,花蓮慈濟醫院結合衛福部、花蓮縣衛生局及極現科技,於九月二十五日成功完成臺灣首例「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任務。這項創新模式,僅需三分鐘即可將藥品送達受困部落災民手中,為災害醫療開創了高效的新典範。
慈濟醫療站將持續進駐光復鄉,提供為期十天的災區醫療服務。且考量偏遠地區物資運送需求,慈院組成巡迴醫療團,更協請越野機車隊投入運送,確保醫療站藥品與設備供應不虞。

兩萬人次清掃動員 中央與地方高效分工確保復原秩序

為了讓大規模清掃行動有序展開,中央前進協調所與慈濟基金會進行了緊密規劃與分工:光復市區主要由慈濟調度志工負責;偏遠部落地區則由軍卡接駁,協助清掃人員順利進入交通受阻區域。同時,交通部協助媒合外地志工的住宿需求,並於光復車站提供登記與接駁服務。透過政府、軍方與民間志工團隊的高效攜手,復原行動得以大規模、有序推進。
行動廚房「熱食不斷鏈」 救災便當成最溫暖記憶

在重災區光復火車站周邊,為了補充數以萬計「鏟子超人」志工與鄉親的體力,慈濟迅速架設了行動廚房,全天候供應熱食,另有多家愛心素食店主動送來餐車與餐點。許多志工與鄉親紛紛感動表示:「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飯!」更有「鏟子超人」在社群分享:在回程火車上,獲得慈濟師姊主動遞上的便當,一句「你比較需要,回臺北路遠,要吃飽才行」的叮嚀,成為災後最難忘、最溫暖的記憶。

在地力量成復原支柱 慈濟承諾「持續陪伴直到如常」
這場賑災行動不僅是愛心物資與人力的投入,更是社會韌性的展現。除了外地志工,光復商工的師生也投入了大量的校園與社區復原工作,成為不可或缺的在地支柱。光復商工圖書館主任古漢威分享,在協助獨居父親清理家園後,他希望與師生及慈濟志工一同重建校園與社區。慈濟基金會表示,除了提供清潔工具、防水鞋與生活物資,也將秉持「陪伴至最後」的承諾,持續與政府及所有志工夥伴攜手努力,直到光復鄉親的生活完全恢復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