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醫療
  • 報導地點: 花蓮

為深化環境教育,強化教師專業發展,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與慈濟基金會合辦「一一三學年度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資源運用研習」。

 

本次研習聚焦於戶外教育課程設計、環境教育策略及教學資源運用,透過專題講座、場域參訪及分站體驗,提升教師規劃戶外教育的能力,落實花蓮縣永續發展願景,藉由靜思堂內部豐富的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與資源,慈濟基金會特別安排環保教育巡迴車導覽,讓教師親身體驗永續教育的多元可能性,並強調環境永續理念,如使用可重複餐具、減少塑膠廢棄物等,進一步推動「低碳綠色花蓮」的目標。

 

環保教學工作坊至靜思堂取經,見證環保教育結合生活,強調環境永續並非口號。(圖:慈濟基金會)

 

慈濟與縣府「力行綠化減碳、促進清新花蓮」、「推動全縣皆為生態文化環境教育現場」核心政策高度契合,透過學習場域與實踐案例,鼓勵教師以創新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自然、尊重環境,落實低碳學習模式,這正是花蓮邁向「環境本位基本建設、多元文化公平正義、國際觀光強勢崛起」三大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步驟。

 

與時俱進的環境教育知識,加上簡單有趣又實用的遊戲教材,老師先做到,學生也會跟著一起投入。(圖:慈濟基金會)

 

光復國中校長黃建榮表示:「透過這次研習,可以讓學生更了解慈濟,而且更了解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自然界的變化,怎麼去做好SDGs,讓我們的地球更好。」

 

南華國小校長吳惠貞說:「如果每個學校都能夠配合在戶外教育的時候,都來應用這樣的場域,我想資源不必遠求,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透過這次研習,希望能提升教師對戶外教育課程的掌握度,進一步帶動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實踐力。縣長徐榛蔚表示,戶外教育不僅是課程創新的重要環節,更是推動花蓮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未來,花蓮縣政府將持續推動更多環境教育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共同打造永續的學習環境。

 

環境教育已成當代必修課,慈濟與公部門攜手傳遞正向能量,願喚起更多民眾對環境永續的關注與行動。(圖: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