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板橋園區日前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活動」,吸引議員、社區里鄰長、志工與會眾共計七百五十五人參與。活動透過禮敬諸佛、誦經祈福、佛法演繹與蔬食護生,將傳統民俗中的「鬼月」轉化為充滿慈悲與感恩的「吉祥月」,展現佛教護生精神與現代環保理念的融合。
活動由年輕志工鐘鼓齊鳴、唱誦《無量義經》揭開序幕,現場莊嚴肅穆。近十位里長率領里民參與供佛,以供齋、供燈、供果表達虔誠之心,展現社區共同祈福的凝聚力。

「蔬食環保、護生救地球」成為活動亮點。志工蕭靜雯分享,自己曾罹患乾燥症,眼睛與皮膚嚴重受損,生活陷入低谷;後來改採蔬食,病情逐漸改善並痊癒,如今更投身志工行列推廣蔬食。癌友吳廷貴康復後,全心投入環保回收並攜家人參與祈福,他說:「地球做卡好,環境卡清潔,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子孫。」真誠言語打動現場。
慈濟創辦初期的「竹筒歲月」精神也在現場延續。當年三十位家庭主婦每日省下五毛錢投入竹筒,成為慈濟善款源頭,如今竹筒轉化為環保保特瓶存錢筒,讓人人隨手行善。水電行老闆林金品笑說:「不燒紙錢改布施,祖先一定更歡喜。」他的轉念也帶動社區鄰里響應。

祈福中亦安排真情分享。蘇芷蕾透過風災演繹,重現賀伯颱風到丹娜斯颱風的救災場景,體會慈濟人「走到最前、陪到最後」的精神。簡芳玲則在投入竹筒時感動落淚,她說:「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有慈濟的地方就有安心。」
慈濟長年透過「吉祥月、感恩報恩月」活動,引導社會以正念取代迷信,以蔬食與布施凝聚力量。七月不再是忌諱的「鬼月」,而是感恩與安心的「吉祥月」。人人點亮心燈,溫暖自己也守護地球,共創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