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泰北,一場溫暖的冬令發放在慈濟清邁學校展開。這不僅是一次物資發放,更是慈濟在泰北三十年深耕的見證。今年共有8,831位貧困民眾受惠,獲得禦寒物資與生活必需品的援助。
追溯至1994年,應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請託,慈濟首次踏入泰緬邊境,關懷因戰亂滯留的孤軍後代。隔年即啟動「泰北三年扶困計畫」,為當地居民打造安身立命的基礎。1996年,慈濟在四個難民村興建125戶大愛屋,並推動農業輔導與技術改良,協助居民邁向自給自足的生活。

為了深耕教育,慈濟於2002年動工興建清邁學校,2005年正式啟用。作為一所完全中學,學校特別強調中、英、泰三語並重的教學特色,為新一代打開更寬廣的視野。
今年的冬令發放現場,清邁慈濟學校師生與家長踴躍投入志工服務。一位學生家長分享:「參與志工服務能讓孩子理解生命的價值,學會惜福和感恩。」特別是在2024年下半年清邁、清萊兩府遭遇洪澇災情後,這份冬季援助更顯重要。
芳縣縣長諾帕拉表示:「受助者得到物資與溫暖,捐助者也從服務過程中獲得心靈的滿足與喜悅。」芳市市長塔尼則期待學校未來能拓展技職教育,培育更多專業人才。

當天發放的物資包含食用油、麵食、厚棉被及禦寒外套等生活必需品。一位受助村民感動地說:「最近天氣比去年更冷,現在拿到這些毛毯正好能派上用場。」
在寒冷的冬季裡,清邁慈濟學校的師生用行動實踐「知福、惜福、再造福」的精神。從老師、學生到家長,每個人都是愛的傳遞者。看著這群年輕的志工,不分你我地為鄉親服務,慈濟志工劉啟光感動地說:「看到這些孩子們主動投入服務,相信愛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萌芽。」
這份冬令物資,不只帶給8,831位鄉親溫暖,更讓人看見慈濟人三十年來守護泰北的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