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第一梯海外志工回臺受證,2025年10月29日來自宜蘭、雲林、嘉義與臺南四地的慈濟志工,進駐花蓮靜思堂,密集展開「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前置作業。
合心分工 前置團隊步步用心
本梯次共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緬甸、韓國、新加坡、澳洲、美國八國海外志工返臺,加上擔任工作人員的臺灣志工,將有五百多人齊聚花蓮靜思堂。
課務團隊以首「習」的謙卑心面對這次的任務,自九月起,課務長徐曉琪、邱博義即與各區志工透過會議多次研討,從課程設計、流程動線到細節確認,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周全。29日當天,課務組完成地標貼設後,機動組立刻補位,協助桌椅調整、動線優化,行雲流水般的默契,展現出「合和互協」的最佳實踐。
各功能組的分工明確,營本部設於一樓簡報室,醫護站在智慧迴廊後段,生活組負責點心、寮房與茶水動線,人文真善美團隊則負責記錄每個動人瞬間。各組之間以「互補」取代「分工」,讓整體籌備不僅有條理,更添溫度。
「每一個功能都像拼圖的一角,缺一不可。」課務副組長王雪吟與團隊邊布置邊調整。新加入的年輕課務志工許穎鐸笑說:「第一次畫動線,一開始緊張到不知從何下手,但臺南團隊教得細,大家一起修,一起學,很快就上手了。」
精舍師父勉勵 服務即是修行
傍晚的「工作人員大會」,八位指導師父——德懷、德霈、德淵、德諦、德璔、德傑、德仁、德悰,與所有志工相見歡,場面溫馨。人事組、課務組、香積組、寮房組、醫護組、生活組、翻譯組、真善美組等輪番上臺報告進度,彼此加油打氣。
彼此之間那分跨越年齡的精進心,令人動容的。寮房組中有八十五歲長者仍堅守崗位,人醫會志工吳村岡更以八十四歲之姿投入支援;香積組的總鋪師與多位高齡志工忙進忙出,人人笑容滿面。「這真的是一個家,有長輩、有年輕人,大家都在互相照顧。」總協黃惠感動地說。
德懷師父叮嚀:「每場營隊如同一場法會,要讓人感覺輕安,回去後能運用;希望海外菩薩經過營隊體驗,能將這分精神帶回去,在海外發揚慈濟。」他強調,服務本身就是修行的道場,「若有不順,別起煩惱,要以學習心來看待。做中學、學中悟,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團隊默契 打造家的溫度
課務長徐曉琪形容,這是她第一次擔任課務長,「但團隊真的是一百分!」每當她詢問「這部分可以承擔嗎?」大家總是異口同聲回答:「沒問題,交給我!」宜蘭團隊林芳如分享:「雖然第一次參與海外營隊,什麼都要重新學,但臺南師姊們很細心教,我們就一邊學一邊做。」
課務成員從貼地標、排座位,到協助課程切換與梵唄帶動,無不全力以赴。宜蘭團隊林秋蘭說:「連貼地標都要討論共識,這就是合和互協。」這分在互相學習中建立的信任與默契,讓每位志工都感受到「家」的力量。
課務長邱博義則形容這次營隊是「超大挑戰版」:「要顧講師、動線、交通、用餐、行李,幾乎所有活動都融合在一起。能圓滿靠的是整個團隊環扣。」即使忙到沒時間休息,他仍笑著說:「雖然累,但很法喜。」
五天的海外研習會即將展開,團隊信心滿滿,要讓遠道而來的海外菩薩,一抵花蓮便能感受到「家」的溫暖,為法脈的延續與人心的歸屬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