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面了,今天精神很好喔!」經過一個多月來的接觸,臺南慈濟志工與學甲區丹娜絲災民的互動就像好朋友一樣熱絡。
臺南沿海地區,受七月初丹娜絲颱風肆虐,受災嚴重。慈濟志工自災後便投入勘災、動員全臺志工協助清掃,更認養災區房屋修繕。由臺南志工負責,位於學甲頂洲、中洲、美豐里的四戶家戶終於完成修繕。
8月19日,志工特地前來關懷,送上「入厝禮」,準備了棉被、枕頭、慈濟月刊、淨斯食品豆漿粉、竹筒、寫著「平安」的吊飾,訪視志工也因應老人家的需求,為其中兩戶送來了輪椅、助行器及便盆椅。

風災結善緣 為鄉親修屋也陪伴鄉親修人生
不只是修房子,這段期間,志工給的是全方位的服務。首先志工們來到郭先生的家,得知他每天抽菸的量,從原本的三包,已減少為一包多,大夥都替他高興。
志工拿出一件件入厝禮,還有叮噹響的竹筒,因志工早已放入兩個五元硬幣,象徵慈濟的五毛錢,「五元」與台語發音的「有緣」相似,告訴郭先生:「你就是和慈濟有緣,要和大家一起做好事。」他一遍遍將愛心投入竹筒,日行一善化為行動,也將戒菸的心念存放心中。最後眾人齊唱祝福歌,在加油聲中,一起合影留下感動。
志工林志峰說明這分關懷從家屋修繕場勘開始,修繕時,志工自郭先生的姊妹那邊,瞭解到郭先生因家庭的因素,沒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好。幸而,因風災的因緣,志工的關愛改變了他,不但願意減少抽菸,也願意日投竹筒行善,雖然還在努力中,不過,大家見到他的轉變非常歡喜,後續也將持續關懷。

月刊記溫情 靜思語正能量滋養受創心靈
「阿嬤,有比較好嗎?」緊接著一行人轉而來到黃阿嬤的家,志工暖心問候著,阿嬤高興極了,志工告訴阿嬤,「今天帶著全球慈濟人的祝福來看您」送上入厝禮,阿嬤緊緊抱在懷中,笑著說感恩,志工打開月刊向阿嬤介紹證嚴上人,說明慈濟在上人的教導下,志工才會走進村子裡來。阿嬤看得仔細,直道:「實在很感恩。」
歷經這麼大的風災,受損的面積這麼大,志工一路走來,就是希望跟慈濟有緣的鄉親的心能安定下來。志工賴秀鸞表示,修繕工作已告一段落,我們將上人的祝福送進家門,也為他們貼上「靜思語」,讓正能量滋養受創的心田。
祝福禮裡面,還有八月份的慈濟月刊,這一期的月刊,詳細地報導在丹娜絲風災後,慈濟為鄉親做了什麼?除了讓鄉親能接觸到上人的法,更重要的是期待慈濟的「竹筒歲月」,能帶動起那一念行善的心,結一分好緣。

緣起愛延續 180戶獨老弱勢納慈濟關懷網
近午時分,團隊轉而來到周阿嬤的家,她與兒子同住,風災當下飽受驚嚇,修繕工班幫阿嬤施做一扇防護門,除了讓房子有裡外之分,更有維護住家安全的用意。重聽的阿嬤聽不清志工說的話,但緊握志工的手久久不放;志工熱心地送上輔具,並教阿嬤操作技巧,坐在輪椅上的阿嬤笑得開懷,嘴上直說著「感恩、感恩!」
告別周阿嬤志工們又來到另一戶賴阿公的家,90多歲的賴阿公夫妻兩老相依。風災過去一個月後,8月初志工走進阿公的家時關懷時,提到風災當下,賴阿公還是蹲在門前抱著柱子,向志工們說著風災後的無助與徬徨,讓大家更是心疼與不捨。
如今屋頂修繕好了,房子不再漏水,阿公神清氣爽,帶著大家來到大廳,就著崁入牆壁上的畫作,說起古老的故事。臨別前志工唱起祝福歌,受日本教育的阿公也回饋唱著日本童謠〈桃太郎〉,溫情洋溢中,阿公堅持站在屋簷下跟大家說再見,彼此都期待下次「再見」!
當陽光照耀在嶄新的屋瓦,每一片屋瓦,都是安心的寄託,災後的陰霾似乎也在這一天逐漸散去。志工和鄉親的互動,時不時響起歡聲笑語,這一刻,不僅是修繕的圓滿,更是鄉親揮別心傷,重新出發的開始。
慈濟社工葉雅玲表示,修繕完成後,慈濟還是會持續關懷,尤其是獨老、兩老相依的家戶,初步統計,北門、將軍、學甲等這一帶約有180戶的獨居長者、弱勢家庭都會由在地志工接手,納入慈濟的關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