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一戴,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趁著到災區關懷的機會,頭戴工程帽,加入排成一列的「傳瓦接龍」行列,和志工們一起,將一片片從殘破的屋頂上卸下的屋瓦,協力傳送、搬運至地面。
十方菩薩湧現 慈悲不分你我
七月廿六日,顏博文帶領團隊來到臺南七股西寮里,親自協助修繕工作,體驗志工的辛勞,也為災民送上關懷與溫暖。
天氣陰霾又悶熱的施作現場,志工們已堅守九天了。其中,年逾七旬的宋成文格外令人動容;他多年來飽受僵直性脊椎炎所苦,身體因脊椎側彎而明顯傾斜,卻依然堅持親自搬運瓦片。「身體要動起來才不會惡化,做志工就是我最好的復健方式。」他語氣堅定,透出對生命的珍惜與不屈的精神。

來自墨西哥的黃鑫亮(Jose),年輕力壯,頂著烈日敏捷地在屋頂上卸瓦,神情從容不迫。他說:「從小爸媽就帶我們參與社區服務,這樣的互助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分跨文化的慈悲之舉,不僅展現了慈濟精神的全球連結,也體現了無國界的愛與包容。

顏博文一行人,也探訪了七月廿三日慈濟志工已完成修繕的聾啞夫婦。丈夫阿進興奮地比劃著剛粉刷完的牆面,神情中滿是自豪與感恩。「這是我自己刷的牆!」他的手語與神情,勝過千言萬語,道出了對重建新生活的喜悅與期待。
士官長經驗豐富 主動上陣救援
修繕行動中,也有來自「陸戰隊士官長協會」的理事長林進福,與經驗豐富的水電師傅袁適鈞。他們不僅身體力行參與修繕,更主動號召人力加入志工行列,希望更多鄉親能早日重返安穩生活。
這場修繕行動吸引來自全臺各地的慈濟志工參與。北區修繕團隊原負責臺南將軍區的工程,因材料尚未運抵,便提前南下支援西寮里。志工陶英德臉龐曬得通紅,那是他長期投入災後重建的印記。他說:「我們和高雄團隊一起歷經多次地震修繕,早已是並肩作戰的家人。」

旅伴意外重逢 災區見苦知福
屋頂上,協助卸瓦與蓋帆布的唐慶復,身穿「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的橘色制服,他技術純熟、身手矯健。這次行動中,他意外重逢多年未見的老友——陳昌民。
「你是不是昌民?」一句熟悉的呼喚,勾起了青春回憶。兩人曾一同攀岩、旅遊,如今在災區屋頂上重逢,不禁感慨萬千。陳昌民說:「在災區,看見最真實的人性,也讓我更加明白什麼是見苦知福。」
災後修繕仍在持續進行,志工們不畏風雨,天天準時到場。他們的陪伴與付出,讓這條重建之路充滿希望。在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一點一滴地修補,不只是重建磚瓦與屋頂,更是為鄉親注入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