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難民援助
  • 報導地點: 亞洲

二○二五年六月,五歲的烏岱(Odai)在眾人溫暖的守護下,聽見了人生中第一個聲音,露出純真的笑容,也融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從寂靜到有聲,烏岱聽到世界的第一道聲音時,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融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圖:大愛新聞)

 

烏岱出生於約旦北部的傑拉什(Jerash)加薩難民營。他的祖父因戰亂自巴勒斯坦逃往約旦,至今家族已經延續至第三、第四代,卻仍未取得約旦國籍,生活困難,全家僅靠父親打零工維生。雪上加霜的是,烏岱因早產導致雙耳重度聽力損失,若未及時進行電子耳植入,恐將失去聽力發展的黃金期,影響一生。

 

在國際醫療組織MAP(Medical Aid for Palestinians)與慈濟的合作下,烏岱的命運有了轉變。慈濟志工聯繫當地醫療資源,短短半個月內完成手術安排,協助烏岱從難民營前往首都安曼接受電子耳植入手術。此次是慈濟與MAP首次跨組織合作共善,為難民家庭注入希望。

 

「我們的志工有穆斯林、有基督徒、有德魯茲教派,也有佛教徒,我們全部有一樣的天性,就是做志工。」參與行動的慈濟志工感性分享。

 

手術由安曼知名聽力中心的費拉斯醫師(Dr. Firas Alzouabi)執行,過程順利完成。多年來與慈濟志工合作無間的聽力專科醫師拉米(Dr. Rami)也無償提供聽力檢測服務,並表示:「你可以把他們送來我這裡檢查,我們會全力幫助你們,聽力測驗是最基礎的數據。」

 

慈濟走入加薩巴勒斯坦難民營共善,當地的志工有穆斯林 有基督徒有魯茲教派,也有佛教徒,善良與利他是一樣的天性。(圖:大愛新聞)

 

「手術十分順利,由費拉斯醫師開刀。我要大大地感謝慈濟,還有MAP巴勒斯坦醫療組織,獻上我所有的尊敬與感恩。」當烏岱成功聽見聲音時,父親漢札眼泛淚光地說。

 

慈濟接下來將持續關懷,安排烏岱接受至少三個月的語言復健課程,協助他學習發音與表達,讓這位曾經沉默的小男孩,不只聽見這個世界的笑聲,也能自信地說出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