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東部外海的蘭嶼,慈濟志工於4月18日至20日連續三天走訪各部落,為當地長者送去老花眼鏡、護膝、護腰等護具及二手輔具,長輩用了立刻有感受,紛紛說:「穿了太舒服了!」、「戴了老花眼鏡後,看字變清楚了。」、「謝謝你們愛蘭嶼。」
老人照顧老人 蘭嶼長者勞作不息
「慈濟正在發放護腰、護具,村莊的老人家如果有需求,請到現場來!」漁人社群發展協會理事長羅大偉在活動前數次廣播通知村民。此次發放活動由各部落協會理事長先行造冊確認需求,並結合量血壓服務,確保資源精準送達有需要的長者手中。

羅大偉解釋,蘭嶼的長者生活作息與本島截然不同:「這裡的長者早上五、六點就到山上耕作,種菜、芋頭,只有在活動時才會聚集。」他帶領慈濟志工走訪部落,關懷獨居長者。「畢竟我們能提供的有限,這裡都是老人養老人,傳統習俗就是這樣。」
達悟族人一旦年老、臥病,為了不讓下一代招來厄運,往往選擇獨居在小房子裡。近80歲的李女士就是如此,雖然子孫侄輩會來探望,但因為有的在臺灣本島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要顧,無法常侍在側。平時她需靠登山杖或雨傘支撐行走,志工特地為她準備了四腳柺杖及護腰、護膝。「謝謝你啊!上山挖地瓜,拿四隻腳的比較穩。」李女士感激地說道。
離島就醫不易 輔具支持長輩安心生活
蘭嶼的地理環境以山坡地為主,且地質多石頭,對當地高齡長者的身體造成極大負擔。50多歲的曾女士因跌倒導致膝蓋受傷,只用藥物緩解疼痛,平時需拄柺杖助行。穿上護具後,她立即感受到改變:「穿了太舒服了,立刻讓我感覺挺直了。感恩感恩!謝謝你們愛蘭嶼。」

在這個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蘭嶼居民出島面臨天氣、經濟、語言等多重障礙,加上島上除衛生所外缺乏藥局等醫療用品販售點,當地長者身體不適時往往選擇隱忍。財團法人東清社群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雯珊指出:「當地居民對生活需求低,如果要再採購護具是有負擔的,希望藉由這些資源讓島上無法受到照顧的族人可以有另一方面的照顧。」
陳雯珊還提到,小犬風災後島上族人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這段期間也有許多單位來聯絡,慈濟聯絡我們時,得知可以提供老花眼鏡、護膝等護具這是比較不一樣的,於是聯絡所有理事長,感恩各協會理事長一起來協助部落村民,大家都很感恩。」
透過二手輔具的傳遞與護具的發放,志工們為這個偏遠島嶼的長者們送來了溫暖與關懷,讓他們在面對高齡生活的挑戰時多了一分支援。